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

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西藏博物馆展厅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四大部分组成

史前文化展厅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在藏北海拔四千米发掘的用以日常生活的石片、石核等旧石器工具,以及在昌都出土的石锛、石斧、石凿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簇、骨锥、骨针和各种红陶、灰陶、黑陶器具,完整地再现了西藏步入文明社会前具有代表性的时代进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除了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博物馆还有其他丰富的馆藏珍品,如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历代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手写的藏文典籍,历代中央政府颁给大活佛的金印,金瓶掣签仪式使用的金瓶和玉签,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

展出有一千多件精选的文物展品

 贝叶经(吐蕃时期)贝叶经是用生长于南亚的贝多罗树树叶制作而成的梵文经书

由于古印度人在制作贝叶经时采用了很多独特的药物处理方法,因而贝叶经不干裂、不卷曲、不虫蛀、不霉变,是保存完好的、研究早期佛教史和佛教文化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桦树皮书写经西藏博物馆馆藏桦树皮书写经是世界上唯一一部完整的桦树皮经,采用桦树内层树皮,两层相合,双面墨书手写

其产生于吐蕃时代佛教兴盛期,厚约5厘米,虽历经千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

金瓶金瓶掣签制,源自清乾隆皇帝,用于对各大活佛转世灵童认定

清乾隆时期,西藏一些权贵在活佛转世问题上弄虚作假,通过贿赂神巫,将自家孩童扶上宝座

乾隆皇帝遂颁赐一金瓶,要求活佛圆寂后,须选出候选灵童,然后将候选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牌上,放在金瓶内,经过高僧大德念经加持,再由皇帝加封的“呼图克图” (大活佛)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佛祖释迦牟尼像前共同通过抽签认定

印章和金册西藏博物馆馆藏多枚达赖喇嘛印章,其质地名贵,均为金或玉制,书写语言为汉、藏、满、蒙古4种文字

金册为清朝皇帝册封达赖喇嘛时所颁布,将诏书直接刻于金箔之上

双体陶罐双体陶罐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制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属佛龛供案上的五供之一,是1736~1799年年间(清代乾隆年间)的作品,由督窑官唐英监制

造型高大精美,青花纹饰秀丽流畅,是乾隆早期的标准器,成对保存

明永乐青花莲花纹执壶西藏博物馆展出的瓷制木纹釉碗,系仿制西藏地区日常用的木碗,仿制之精,真假难辨

明清时期具有藏文化传统特色的装饰如藏族人民喜爱的八吉祥、缠枝莲、藏文、佛家吉语等图案开始频频出现在瓷器上

唐卡艺术唐卡来自藏语唐嘎音译,是藏族文化历史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博物馆内陈列的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所有展出的唐卡虽年代久远,但色彩依旧艳丽奔放

绘制唐卡用料的考究,据说全部采用天然矿植物原料,保证了色泽鲜艳且经久不退

博物馆内展出的唐卡还涉及不同画派,有勉唐画派、齐岗画派、尼泊尔画派等,从各画派之间或鲜明或细微的差别,说明早期唐卡艺术的繁盛兴旺、百家争鸣的局面

西藏博物馆还曾展出世界上最长的手绘卷轴唐卡,该唐卡全长618米,宽2.5米,整幅画卷约1500平方米,重1000余公斤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