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1计划重点任务(一)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以改革机制体制为核心,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以汇聚创新力量为保障,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以建设协同创新体为载体,探索适应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切实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校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突出“一流水平”
围绕自然科学与技术前沿,以一流水平为目标
依托我省特色优势重点学科,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吸引和汇聚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的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学术环境,产出一批重大协同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性的创新型拔尖人才,逐步成为引领和主导我国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学术中心
面向文化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突出“传承创新”
围绕哲学社会科学,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目标
依托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探索建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模式,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加强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四川文化软实力,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重要贡献
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突出“核心技术”
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问题,以产出自主核心技术为目标
依托我省高校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的优势学科,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行业技术进步提供科技支撑,力争成为国家和区域行业产业发展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基地
面向多点多极,支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突出“重大需求”
围绕我省区域发展的实践问题,以重大急需为牵引
引导和支持高校与高校、政府、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
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研发,推进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促进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实施;探索解决制约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的路径,为四川省政府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努力推动我省高校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二)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突破制约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把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通过系统机制体制改革,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以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为主,协调相关省级厅局,负责四川省2011计划的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
设立以高校牵头,协同单位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的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协同创新体的发展规划,明确各方责权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探索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
探索以国家或我省区域发展重大急需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制度,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增强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造就协同创新的领军人才与团队
推动四川省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路径
健全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四川省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形成创新贡献导向的评价机制
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重视协同创新和解决国家或我省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与实效
引入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方式,建立综合评价和退出机制,鼓励竞争,动态发展
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充分发挥四川省高校人才、科研、学科等资源优势,建立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组织模式,通过协同创新活动,不断发现和解决国家或我省区域发展的重大急需实践问题,形成既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又极具活力和特色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
优化学科交融的资源配置方式
引导我省高校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支持高校与其他各类创新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充分共享,发挥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汇聚作用,构建有利于高校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形成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推动我省教育、科技、经济、文化互动,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
开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新模式
通过四川省高校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吸引国内外创新力量和资源,集聚高水平专家学者参与协同创新,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切实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四川省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营造协同创新文化环境与氛围
构建恪守科研诚信、实事求是的科研行为规范,营造学术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学术氛围,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推动有利于四川省高校与其他创新力量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的形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