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部计划相关报道

南海深部计划相关报道南海深部计划:掀起南海的“盖头”来无论是2013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的“首场秀”,还是2014年美国“决心”号来中国海的第二次大洋钻探,都与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有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

“中国南海中可能会有地球上最迷人的地质记录

”法国古海洋学家卡罗·拉伊曾这样表述

南海是我国岸外最重要的深海区,其北部陆坡2006年发现深海天然气、2007年发现天然气水合物,成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的亮点;南海周边1991年菲律宾火山爆发,2006年底台湾以南地震,突显了南海安全保障的迫切性

“从地质演变上讲,南海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中科院院士、“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汪品先介绍说,南海经历过大陆地壳的“裂谷作用”,形成了许多盆地;接着又发生海底扩张作用,产生了大洋地壳;后来又出现了马尼拉海沟,至今还在进行俯冲作用

“大洋‘板块学说’里的整套过程它都有

”比起大洋,例如大西洋,南海海域规模小、年龄新,研究深部演变过程的条件更加优越;与深海沉积保存不佳的太平洋相比,南海沉积速率和碳酸盐含量高,能够弥补西太平洋的不足

“在一个范围有限的边缘海,将现代深海过程与地质演变相结合,就有可能通过‘解剖一个麻雀’,在崭新的水平上认识海洋变迁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而南海是最佳选择

” 我科学家将首次随“蛟龙”下潜南海科技日报讯(记者高博)记者近日获悉,“蛟龙”号6月10日将离开江阴码头,赴南海开始试验性应用,科学家也将首次潜入南海深处,研究地质演变

“南海从来没有科学家下潜过

以前‘蛟龙’试验是没有科学任务的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说

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南海深部过程演变”计划的指导专家组组长

据悉,“南海深部计划”的6位研究者将参加“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段,带头人是同济大学教授周怀洋

周怀洋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次下潜,他们重点关注的一是“冷泉”(可燃冰的海底出口);二是海底海山

他表示,下潜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谈可能获得哪些科学成果还为时尚早

“‘南海深部计划’课题的几个方面,比如地球化学反应,火山和海底的相互作用,人下去后能够做一些观测

”汪品先说,“人下去和机器下去是不一样的

人下潜的好处,是能随机应变

虽然通过摄像头观测成本低得多,但就像在公园里,只允许你睁一只眼睛向前看,风景自然不一样

”南海海底地质构造丰富,但科学家缺乏了解,尤其是较深的海盆处尚未有过科学观测

此次“蛟龙”下潜将填补这一空白,为“南海深部计划”研究提供资料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