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计划编制方法

土地利用计划编制方法一般首先编制建设用地总量计划

然后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初步调查建没拟占地类型,确定农用地转用(含耕地转用)的计划数、建设利用闲置土地和其他土地的面积,再根据建设用地计划情况、本地区后备资源状况和耕地占补平衡要求

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汁划数

编制计划的常用方法有经济分析法、综合平衡法、因素分析法、计划演算法等,还可运用现代的经济数学方法和经济数学模型

下面主要介绍建设用地(总量)计划的编制方法

1.用地系数法用地系数法就是根据国民经济相关指标的变量与建设用地量之间的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来测算计划期内的用地计划指标的方法

一般采用基本建设投资与用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测算

首先要对历史上基建投资与占地的系数进行计算分析,并对计划期内这个比例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综合确定合理的系数,再用基建投资计划数乘以系数,得到计划期内的占地数

系数法只能作为编制宏观用地计划的一种方法

主要原因是:与用地相关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不是理想的单因素线形相关关系;各部门每万元基建投资对土地的需求量存在很大差别;不同阶段基建投资对用地的需求量也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基建投资都与用地有关,有些投资主要用于购置设备

但在缺乏详细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宏观预测,用地系数法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2.计划演算法即根据计划期基本建设计划项目和项目用地逐项累计,其数量之和就是计划期的用地数

应用这种方法必须全面掌握基建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及项目选址和用地定额,才能对计划期的用地数作出准确测算

但在以供定需原则下,一般要确定一些必须保证的项目,排出项日的供地序列,参考土地供应总量来编制

计划演算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适宜编制基层用地计划

3.因素分析法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关系公式,来确定指标数值的方法

首先要分析确定对建设用地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基建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其次要收集这些影响因素的历史资料,并将这些因素的指标值与占地水平进行回归分析,推导出回归公式;再将计划期的有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计划期的用地数

与系数法相比,因素分析法实际是综合考虑多因素影响效果的方法,因而比较接近实际,但与实际用地情况还会有出入,需作适当调整

4.指标控制法根据法律政策规定的指标和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等编制用地计划的方法

规定的指标一般有人均占地水平指标、项目用地定额指标、户均宅基地标准、规划允许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和其他法律或政策规定应满足的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的限制与可能,结合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情况确定用地计划

指标控制法一般适用于城市或村镇规划区内发展用地的预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