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其他工作A、开办乡村建设论坛;挖掘宣传历史上的乡村建设思想,为乡村建设志愿者队伍扩充提供交流平台
B、在城市开展打工青年的各项服务工作,为进城农民工提供业余教育机会,推动城乡之间良性互动
C、与国内外其他单位广泛合作,为那些从事农村各种建设项目的国内外组织提供培训、交流、调研等方面的服务
附录:1、新乡村建设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目前有70%的户籍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使再经过10-20年的城镇化发展,到总人口达到15亿时,仍将可能有半数以上(约为7-8亿)的人口无法彻底地离开农村;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同时,在中国耕地和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下我们其实只是一个农业小国
近年来粮棉油进口逐渐增加的趋势难以逆转,主要农产品按照人均计算也不过仅仅能够维持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此后20多年的和平环境下中国经济必然高速发展;但同期也出现九十年代以来农村的相对萧条
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双双持续下降,劳动力、资金等纷纷往城市流动,农村对于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随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障碍拉美和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严重破坏稳定的大城市贫民窟及其伴生的社会性犯罪问题也正在形成,长期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基本体制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羁绊
正是在这种复杂局面之中,一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农村重建的探索
同期,中央政府在继续维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适时地提出了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的政策
这些不再重新制造农村阶级斗争的良政,将可能是推进新乡村建设各项改良活动的基本制度条件
全面取消农业税费以后,以乡村建设构建组织载体和制度基础的地方良性治理,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2、新乡村建设的含义当代新乡村建设(Rural Reconstruction)是工业化加速时期为了缓解城乡对立和农村衰败、进而危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先导的、社会各个阶层自觉参与的、与基层农民及乡土文化结合的实践性的社会改良试验,其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渐进改革为基本手段,与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大目标相辅相成
近年来,由于国家多次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乡建活动受到了农民、青年学生、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在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乡村建设团体,如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浙江、福建、四川、贵州、重庆、吉林、海南等省区
新乡村建设正以日益蓬勃之势在各个层面对经济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