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毛诗柔)11月13日,武汉大学首届珞珈护理国际会议以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举行。会议旨在加强国内外优秀学者交流合作,共享护理前沿成果和经验,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护理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致辞指出,护理学科在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武汉大学护理学院在立足现代护理学科体系新定位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协同创新,培养出有生气、有闯劲、有思想的优秀护理人才。
武汉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周芙玲致辞指出,“回归护理教育本原、服务人民健康需求、立足学科前沿发展”是护理学院秉承的建设思路,学院将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护理科学研究模式,在实现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契合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会议由武汉大学护理学院主办,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口腔医院护理部协办,共包括2场主题论坛。美国麻省总医院Ellen Blanch教授、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Carolyn Kruger教授、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护理学院Benjamin Tan教授等15位国内外护理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云”上相聚,从护理临床实践和最新科研成果、护理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思考、护理学科建设探讨三个主题出发,分享学习实践经验,超15000名国内外护理同仁观看了线上直播。
在护理临床实践和最新科研成果版块,专家学者们从自身经验和实践出发,探索护理工作新模式,共享护理前沿经验。Ellen Blanch作为美国麻省总医院ICU护士,系统汇报了ICU术后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美国埃默里大学护理学院白锦兵副教授聚焦症状与微生物代谢的关系,为临床实践中减轻化疗儿童心理神经症状提出了科学的决策方案。Carolyn Kruger关注新生儿护理高级实践,致力于实现基于全球视野的新生儿护理高级实践发展蓝图的目标。耶鲁大学护理学院倪钊副教授将移动医疗应用于症状管理和疾病预防中,将新技术与护理实践相结合。Benjamin Tan将传统太极运动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症状集群管理中,得到了积极反馈。新加坡国立大学护理学院王文茹教授同样关注互联网+,基于现有传统运动康复模式存在的实施障碍,构建了冠心病远程心脏康复项目(I-CREST),探索患者术后实施有效心脏康复的新途径。大连大学护理学院安力彬教授提出了构建城市非营利性养老绩效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为管理部门制定医养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武汉大学护理学院刘燕群副教授围绕围产期抑郁健康管理展开报告,从菌群的角度为围产期抑郁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张美芬教授基于智慧平台研究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时间银行”互助照料模式,为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护理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思考版块,专家学者们交流分享高质量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如何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Sharon Redding教授强调护理人才应在专业技能上下功夫,深耕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产出高质量学术论文成果。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尚少梅教授认为应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在学科交叉融合中推动护理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武汉大学护理学院周芙玲教授则从研究生导师的角度展开讨论,认为护理专业研究生导师应注重培养研究生创新科研思维及能力,主动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和甘为人梯的重任,为培养卓越的护理领军人才做出贡献。
在护理学科建设探讨版块,专家学者们聚焦“为何”“何为”等话题,对护理学科发展积极献言。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唐四元教授认为运用创新思维助力护理学科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创新科教机制,加强护理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的协同发展,促进一流成果产出。西安交通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贺大林教授围绕新时代的护理和护理模式展开讨论,分享了所在科室的专科护理师改革实践经验,认为应在大健康、大护理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求变,围绕护理学科质量提升多探索、多实践。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车锡英教授认为促进学术发展应该以研究为基石,推动护理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据悉,武汉大学护理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学术交流,先后举办了22期珞珈护理讲坛。未来,学院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搭建国内外护理同仁专业交流、学术共享的平台,尽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武汉大学护理学科跨越式发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