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光荣历史事件,中央有关部门制作播出了《为了和平》大型纪录片,并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抗美援朝精神”的高潮。
应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号召,我院于11月27日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在线观看了《为了和平》纪录片的第三集《血性迸发》。我志愿军空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顽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震慑了敌人,取得了一些胜利。志愿军战士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以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不畏强敌、舍生忘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打败了“钢多气少”的敌人,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精神和斗志,深深震撼并鼓舞着各位老师。
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给我们奋战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的“青椒”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一、面对困难挫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信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武器弹药方面远比志愿军先进很多,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没有被吓到,他们一次次打败敌人,以弱胜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世界战争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其原因何在?大家一致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强大的意志。作为“青椒”,在高校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莫过于科研压力,对于学术研究而言,也需要一种“拼刺刀”的精神,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压垮,必须要有刚强的意志力,“板凳坐得十年冷”,在学界脱颖而出的学者,大都有水滴石穿的超拔意志,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万众一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党员同志每次都是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在战斗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志愿军制胜的法宝。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走红的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面对记者曾说,“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作为党员,面对困难和危险,决不能退缩,要有大局观念和担当意识,这是党员应有的政治觉悟。即使不是党员,依然应该以人民教师的身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正心、修身,育己方能育人。
三、不负韶华,奋力拼搏,在教师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很多年轻的士兵一战成名,比如张桃芳,也有很多年轻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比如邱少云。一个人的成功,有早有晚,机遇、能力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坚持的精神。孙连五老师提到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朱德发教授。由于历史的原因,朱教授在80年代初期才开始崭露头角,那时他已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许多同龄学者已经享誉学界,但是朱老师的学术青春期却才开始迸发,他在学界创造了一个“朱德发现象”,不是名牌大学出身,但却成了一个大学者。朱教授的学术生涯给予“青椒”们很大启示,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生命之长短不取决于其出身的高低贵贱,而在于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砥砺前行的品质。无论偏教学、偏科研,还是二者并重,无论是讲师还是教授,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坚守岗位、发光发热、无愧于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