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丛强科研成就科研综述刘丛强主要在喀斯特区域地表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研究揭示了喀斯特流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作用机制和循环规律、流域化学侵蚀与地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影响喀斯特流域养分自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并提出流域硫和氮循环影响碳循环及其温室气体源—汇效应的观点,有关研究丰富了传统表生地球化学理论
对地表和地球深部固体—流体体系稀土元素分配规律的研究丰富并发展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在利用多种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对地表和地球内部地球化学过程和物源示踪研究方面做出了特色突出的系列重要成果
学术论著截至2020年11月,刘丛强发表国际SCI收录论文170余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合著专著5部
出版时间名称作者出版社1999年《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成因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黄智龙,刘丛强,朱成明等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年《Strategic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ssues: A hand book》Liu, C.-Q.(Editor), Zhao, Z.H., Xiao, T.F., Guha J.Guiyang, Guizhou,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4年《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以四川冕宁稀土矿床为例》刘丛强,黄智龙,许成,张鸿翔等著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蚀与生源要素循环》刘丛强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西南喀斯特土壤—植被系统生源要素循环》刘丛强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研项目项目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来源1995年1月地质流体作用地球化学—水/岩作用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1997年1月流体/岩石反应体系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1998年4月地质流体作用及其成矿效应研究国家攀登预选项目(首席科学家)2000年8月西南乌江流域物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创新项目(首席科学家)2004年11月喀斯特典型小流域土壤—植被系统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创新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2010年地表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效应中国科学院海外合作伙伴计划(负责人)2006年—2010年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2010年乌江水能开发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的因素辨识及其表征体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2007年—2010年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适应性修复试验示范研究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负责人)2008年—2010年西南喀斯特流域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2010年中国大陆主要流域风化(侵蚀)与碳循环——地表水地球化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负责人)2011年气候因素控制下的花岗岩风化成土过程和风化壳物质迁移转化规律—Li、B和Si同位素示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2012年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周边剥蚀风化过程的构造—气候等控制机理和全球变化意义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奖励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94年8月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7)2002年10月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地幔源区特征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负责)2004年10月喀斯特(乌江)流域物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负责)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