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言科研成就

朱作言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朱作言在童第周先生领导下,合作进行鲤鱼与鲫鱼的细胞核移植,首次实现脊椎动物的种间克隆

1985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农艺性状转基因研究,研制出世界首批转基因鱼,提出了转基因鱼形成的模型理论,开创鱼类基因转移研究新领域

以上成果作为近代中国科技领域的两大重要科学技术成就被载入《世界科学年史》(A. Hellemans& B. Bunch, 1991,美国Simon & Schuster出版社) 

朱作言领导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的转草鱼生长因子基因鲤(冠鲤)家系

创建了“人工模拟湖泊”的生态安全实验体系,从分子、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水平,全面评价了冠鲤对水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发现在鲤鱼自然分布的水域,冠鲤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远低于对照鲤

系统评价并证实冠鲤与对照鲤具有实质等同性,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合作培育出具有完全生态安全性的三倍体吉鲤,为冠鲤的产业化准入提供了充分的科学和材料储备

领导合作完成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揭示草鱼草食性特征的遗传基础,发现了草鱼性染色体分化与性别决定的新线索,为探索鱼类基因组演化、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等理论问题,发掘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培育高产、抗病、高效饵料利用等养殖鱼类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学术论著根据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网站显示,朱作言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3篇成为转基因鱼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 

科研成果奖励根据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网站显示,朱作言先后7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关系的研究湖北省科学大会奖(水生所协作组负责人,获奖人未排名)1984年鲫鲤核质杂种鱼及其遗传形状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技术改进奖三等奖(第5获奖人,主要设计和执行人之一)1988年鱼类基因转移定向育种新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1获奖人,设计、执行、总结)1996年鱼类基因转移育种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1获奖人,设计、执行、总结)1991年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集体(负责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