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君红科研成就科研综述苏君红组织领导研制的Ⅰ、Ⅱ类通用组件热像仪的性能具有较高水平,适合中国各行各业的多种应用,形成多种型号并在国防、工业检控、电力监测、医疗诊断、灾害观测预防等各部门得到应用
第一代热成像技术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多元的锑化铟、碲镉汞探测器等相继出现,苏君红领导发展了第一个前视红外系统(FLIR),但它的探测器需要一个二级制冷器来保证在36K以下的温度工作,因此很难在常规武器上推广
70年代初,发展了碲镉汞长波红外多元线列探测器,这是工作在80K温度的第一代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实时显示等特点,经验证系统可靠有效
20世纪70年代开始展开热成像通用组件计划,重点是把热成像系统的主要部件,即探测器、制冷器、扫描器、信号处理电路分解成若干组件,使其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
而红外望远镜、监视器、控制器、附加电路、外形结构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设计,构成各武器平台所需的热成像系统
热成像通用组件一般分为Ⅰ类和Ⅱ类两种热成像系统,Ⅰ类热成像系统具有重量轻、便携性好、功耗低、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适中等特点,适合于单兵武器、近程武器,用于侦察、监视、搜索、营救等方面,Ⅱ类热成像系统具有灵敏度高、视场大、高分辨率的特点,被陆、海、空三军设计成各种车载、机载、舰载的高性能热成像系统
20世纪90年代,把微电子和红外探测器合二为一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FPA)技术终于有了实用的产品,但还达不到大面阵(如1000×1000元)的水平,所以第二代热成像仍采用扫描方式
在红外技术应用领域,苏君红组织领导建立了一定的研制和生产基础,实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两种类型的通用热成像,简单地说,第一代的原理就是对图像进行二维扫描,第二代从两维扫描变为一维扫描或凝视
科技获奖获奖年份获奖项目名称奖项名称1998年-光华工程科技奖1998年中国工程科技奖1997年(IR-CRT)视频/红外图像转换技术研究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1995年II类通用组件热像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4年中国通用组件热像仪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3年-光华基金一等奖1986年热释电摄像机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2年多用途红外热像仪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奖 学术著作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2009年《光纤材料技术》苏君红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进展》苏君红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