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巧演双簧戏1917年(民国六年)初

钱玄同巧演双簧戏1917年(民国六年)初,在北京高师国文部任教授的钱玄同就开始给《新青年》杂志投稿,积极支持文学革命,参加国语研究会

1918年(民国八年),为扩大《新青年》的影响,特别是要对一些守旧派思想进行全面批判,钱玄同和刘半农经过一番策划求,决定以一反一正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写文章,引起争论,批驳那些腐朽落后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

1918年(民国八年)3月,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洋洋洒洒数千言,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攻击主张新文化的人是不要祖宗

刘半农撰写了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所提出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把实无其人的王敬轩批驳得体无完肤

这实际上是钱、刘二人演出的一场“双簧”戏,故意制造一场论战,以便把问题引向深入,唤起社会的注意

鲁迅后来称这场论战是一场“大仗”

 钱、刘的“双簧”戏上演后不久,真正的新文化运动反对派确实跳了出来

他们因王敬轩被批驳而坐立不安,要为王敬轩鸣不平了

1919年(民国九年)春,赫赫有名的桐城派代表林琴南在上海《新申报》上的《蠡叟丛谈》中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影射攻击《新青年》的几个,以皖人田其美影射陈独秀以狄莫影射胡适,以浙江人金心异影射钱玄同

林琴南在小说里幻想出一个英雄“荆生”,让这个伟丈夫寻衅闹事痛打田、狄、金三人,发泄他维护旧礼教、反对新文化的积怨,从精神上满足了卫道者们的私怨

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为表示对林琴南使用的卑劣手段的蔑视,钱玄同虽有很多笔名,又常以“金心异”自称,鲁迅也常以“心异兄”、“心翁”称之

他们都曾使用“金心异”这个名字写文章,“回敬”过林琴南的诽谤、攻击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