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璜人生生平雍正八年(1724),嵇璜举进士之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通政司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
嵇璜同他父亲一样,也有志于经世之务
对于黄、淮等河经常决堤、泛滥,造成的严重灾害,他十分关注
黄河,自北宋改道、下游南迁、夺淮入海以来,豫东、皖北及江苏徐、推、盐、扬地区水灾不断发生
至清初,因泥沙大量沉积,河床越来越高,水患愈演愈烈
至清康熙、雍正两朝,在靳辅、 陈潢等努力治理下,灾情得到临时减轻,乾隆初年,因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灾祸又频超,严重影响着运河的漕运
乾隆九年(1744), 嵇璜视察了河北、 河南、 山东等地的水情,在《河工疏筑事宜》一书`中,提出开河引流、分泄涨水等治水方略;有鉴于直隶(今河北省)州县工役,常被奸蠹包揽克扣,致使工程不坚固,故请严禁扶头包揽,建议直接招募无业贫民参加施工,按散工工价发给工钱
这两份奏疏,均被采纳施行
乾隆十三年(1748)四月,被授都察院副都御史;六月,又提升为工部右侍朗
乾隆十八年(1753)秋,黄河决口于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十三堡;九月,又决口于铜山(今江苏省铜山县)张家马路
淮河也于同年七月泛 滥于高邮,冲坏车逻坝和邵伯二阐
嵇璜急上《宣防八事》一疏
大意是:一、铜山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河身,淤积严重,应及早疏导;二、高堰(在今淮阴县)等处石堤多泄漏,应趁冬春季节逐一修补,加固;三、归仁(在今泗洪县)一带堤岸,隔断睢湖诸水,旧设三阐,视水情相机启闭,应及时修补,以资防御;四、河流自山东入江苏, 由广而狭,用阐坝分流减水,但这些旧工程, 日久颓废,宜尽量修复;五、清口以上河身很浅,宜采用明代刘天和之法,制平底方舟,并设200斤重的五齿铁耙于船杪,沿流拖滹,使泥沙不能淤积;六、下游一向归属淮扬道(今淮、盐、扬地区),难以兼顾,应设分巡道,专管河务;七、江苏段黄河的险要处,在于上游五个厅,大汛到时,只有用秫杆、柳条同泥土乱合筑成的堤坝方能抵御,故应于冬季抓紧办运、分贮这类材料;八、河工取土,不得近挖堤根,应取远土,以固堤防
同时,治水之道,要宣泄与堤防相结合
这一奏疏上去,即被朝廷采纳
正在这时候,钦差尚书舒赫德等奏请委派熟知河务的大员,负责督办这些工程
于是,嵇璜受命和工部侍郎德尔敏前往督修
同年十月,嵇璜巡查高堰工程,见到堤坝砖、石混砌、新坝和旧坝混杂,很不牢固,便下令内修石提,外筑砖土拦水坝
又因水深达一、二丈,修堤很不容易,决定采用堤身开槽修砌法,并及时添加木桩,以防石料过重而坍塌
砌筑时,先用石筑二道,再用砖砌一道
因砖与土不能固结,故于砖石之后再加筑灰土3尺,以御冲刷
待新的工程完成过半数,再逐步拆除旧石
后来事实证明,他的这些办法很有成效
乾隆十九年(1754)正月,嵇璜又与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等联合上奏,高堰、高涧(在今江苏省洪泽县)等处深塘兜湾,地处要冲,以前石筑工程之外的草坝,都己废弃,应赶快修复以资保固
三月,又同德尔敏等上奏,堰盱所需石料,运输十分困难,应将所坍之旧石与新石搭用;同时,凡根底牢固而只是上部松坍的石堤,只需修砌上部
这样,可以少用许多石料,节省大量费用
两月之后,南河修堤工程全部竣工
乾隆皇帝对此大为称赞
九月,嵇璜充任武会试正考官;十月,转任吏部右侍郎
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嵇璜因母年迈多病,恳请回籍终养,未准
十二月,母病加剧,皇帝才准他归省
乾隆二十二年(1757),苏北淮、徐、扬等地水患,嵇璜在无锡奏请采购小麦运往灾区,平价卖出,以济灾民
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母病稍愈,他奉命前往江浦(今江苏省淮阴市)任南河副河总,协同白钟山料理河务
六月,嵇璜提出湖河宣泄方案,认为黄、淮流入运河及高宝诸湖的水,归海路远,又很弯曲;归江路近,而且较直
因此,必须在疏通新洋港、斗龙港、串场河、射阳河等归海之路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水利导,移远就近,疏通淮、扬运河,并常年启放入江要口芒稻河闸(在今江都县境内),将大部分水引入长江
这样,既利于苏北里下河地区农田灌溉,又能确保水涨时不受淹浸
这一方案,颇得乾隆帝赞赏,立即命令尹继善、白钟山、普福等会同嵇璜,接所提方案次第兴举
八月,秋汛大涨,湖河果然安然无恙
嵇璜因功晋级,九月,升为礼部尚书
乾隆二十四年(1759)四月,嵇璜回锡省母,后又乞求在籍终养
二十五年(1760)八月,上京祝贺皇上寿辰
十月返锡,途经清江浦时,发现河水归江之路上尚有一些工程需要进一步兴办
如运河东堤金湾滚坝口,门宽40丈,而而尾部仍旧归入六闸,河势宜于淤塞,必须于金湾坝下开挖引河,并将董家沟淤浅处疏通,以畅注江之道
又如廖家沟、石羊沟、董家沟三坝,应改低三尺,同芒稻西闸相平,这样水流入江之势更为顺畅
为此,他又奏请朝廷筹办
得旨交九尹继善等勘议
乾隆二十九年(1764)十二月起,嵇璜丁忧在锡
三年后仍回礼部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七月,授东河河道总督(驻山东济宁)
八月上奏,杨桥大坝为豫省第一重点工程,原用秫杆等料掺土堵闭,时有渗漏;北岸河滩顺直,既不能挖引河分流,又因遍地飞沙,不能建筑越堤
唯有将坝身里戗加厚, 以当重门保障
另外,杨桥大堤以前的泛滥处,原用沙土墙筑,实难保证无恙
应选择淤土,帮筑里戗
这些方案,也都是颇有价值的见解,逐步得到实施
乾隆三十三年(1768)五月,济宁等处漕运粮船过津,前后帮一二日至四五日不等
乾隆帝得知,颇为不满
着嵇璜查明因,从实回奏
嵇璜承认官员办事不周,催督不力所致
御批脱部察议,将嵇璜亦调离东河河道总督之任,改授工部尚书
原乾隆三十四中(1769)正月,又有人奏报:嵇璜在东河交河道总督任内甄别下属官员不力
御批降三级调用,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五月, 同刑部会审一件案子,刑部错定了罪,而嵇璜未加详察,签字划诺,又遭降一级留任的处分
乾隆三十六年(1771),迁工部右侍郎
至三十八年(1773)五月,又被提升为工部尚书;八月,调任兵部尚书
次年,任《四库全书》正总裁
、乾隆四十年(1775)四月,乾隆帝进驻香山行宫
嵇璜因未到行宫参见,又受到降三级的处分
十二月又调任工部尚书
乾隆四十四年 (1770)十二月,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
乾隆四十五(1780),京察叙加一级,六月,教习庶吉士;九月,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国史馆正总裁
乾隆四十六年(1781)夏天,黄河青龙岗段决口,其泛滥之水,由赵王河归大清河(即今黄河下游河道)入海
嵇璜经过考察后,提出了令黄河北流,重返山东故道的建议
这一建议震动了朝廷
一般人认为黄河下游河道自北宋南迁以来,至今已历数百年,未可轻议更改
大学士阿桂等也揣合帝意,上书反对,都说山东地势高于江南(指今江苏北部),今青龙岗决口,所溢之水只有十分之二经赵王河、大清河北流人海,而十分之八则由南阳、邵阳诸湖汇流南下
因此,重返山东故道之议断无道理
乾隆帝看了这些奏本,想到嵇璜是个通悉河务的老臣,不会冒然提出“使河北流”之议,其中必有所见;况且治河之策,本应集思广益,不妨博采周长,以期得出确实可行的方法
于是下令大学士、九卿、科道等官员讨论,写出奏报
然而官场积习,因循苟且而被延搁了下来
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震惊全国的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大决口,黄河在卷走多少万人的生命财产以后,自动北返山东故道
而这延搁的74年时间中,又不知发生多少次水患灾害
乾隆五十一年(1786),嵇璜因精力日衰而请求致仕,但未能获准
乾隆五十四年(1789)三月,上书房诸臣旷班达七日之久而嵇璜未及时纠正,触犯了乾隆帝,下令严加惩处
嵇璜年老力衰,得以从宽处理,降三级留任
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嵇璜80岁,正值他中进士60周年,乾隆帝准其与新科进士一起同赴琼林之宴,当时传为佳话
嵇璜与乾隆帝同庚,曾数次随从南巡,其祖父和父亲又都受过朝廷的恩宠
因此,乾隆帝同他常有诗歌赠答唱和
就在嵇璜80寿辰之际,乾隆帝御笔写道:“诞日原当六月初,后移称庆实谦虚
还乡未可便从尔,恋阙依然尚悯予
赐马赐舆堪赞阁, 日来日史未悬车
同庚待我归政后,南北应同林下居
”乾隆五十九年(1794)七月十七日,嵇璜在京病逝,寿八十有四
乾隆派皇八子前往祭奠,赠太子太师衔,赐祭葬,谥文恭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