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理论观点经济政策时间一致性最好的经济政策会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和决策,而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又会导致政策的失灵,从而迫使政策制定者对政策进行修改,而修改的结果是最好的政策被放弃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在所谓“菲利普斯曲线”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经济学认为,减少失业的不二法门是执行高通货膨胀政策
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这一理论开始受到质疑
1977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发表文章认为,如果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缺乏提前作出某种特定决策能力的话,往往会制定导致更高通货膨胀率的政策
他们特别提到了经济决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时间一致性问题
时间一致性问题的核心是:经过千挑万选,一项经济政策终于出台了,政策一旦出台就会影响家庭和公司对政策的预期,当这些预期转化为实际行动时,被政策制定者认为最好的政策往往得不到执行
这样一来,经济政策制定者就会对他们的决定做出修改,结果却是最好的政策被抛弃
这样的结果与其说是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与绝大多数民众的目标不同所致,毋宁说是不同时间对经济政策的制约因素不同所致
时间一致性问题在货币政策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假设政策制定者的目标是小幅通货膨胀,并将这一政策公之于众;又进一步假设这样的政策导致了低通货膨胀预期和工资的小幅上升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然诱惑政策制定者实行更高的通货膨胀政策,因为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失业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认为,这样的诱惑将使经济陷入高通货膨胀而不能自拔,并且于解决失业无补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第二个主要贡献是对商业周期推动力的分析
这项研究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商业周期原因的看法
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方法论为拓宽商业周期研究提供了基础
商业周期:技术发展的现实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工作时间都产生了变化,而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又影响商业周期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一直把长期增长和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当作两个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长期增长被认为是由总供给决定的,技术发展是其推动力;商业周期被认为是由围绕长期增长趋势的总供给的某些要素导致的
这两种观点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系
商业周期与经济政策的新理论商业周期推动力与经济政策设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为这些意义重大的领域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不仅对宏观经济分析如此,对许多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实践也是如此
传统经济理论:把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归因于需求的变动;经济政策分析则集中在解释应该执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但几乎没有人致力于解释实际经济政策运作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和大萧条的遗产还统治这商业周期和稳定政策的研究
经济学家把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归因于需求的变动
20世纪70年代,早期分析的缺陷日益彰显出来
基于现有理论制定的稳定政策根本无法达到经济政策的目标
西方世界的经济一直处于一种滞涨状态———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但是盛行的理论却无法对此做出解释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波动并非仅仅缘于需求波动也表现得日益明了
供应方面的波动在商业周期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1977年和1982年发表的两篇相关论文中,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1982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发表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彻底检讨,为宏观商业周期分析奠定了微观经济学基础
在他们的商业周期模型里,技术发展的现实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工作时间都产生了变化,而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都影响到商业周期的变化
他们的模型已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