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奥尼德·赫维茨获奖经历赫维奇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幽了自己一默
他在位于美国明尼那波利斯的寓所说:“我还以为我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获诺贝尔奖来说,我实在太老了
不过这笔奖金对一个已退休的老人的确不无裨益
”但在经济学前沿人士看来,这个奖项姗姗来迟了二十年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1984年起在明尼苏达大学师从赫维奇
在他看来,三位获奖经济学家中,赫维奇的贡献是最大的,正是赫维奇对经济机制设计最基本的思想和框架进行了正式的严格的界定
早在上个世纪中期,赫维奇已经开始思考博弈论工具衍生出来的课题
上世纪60年代他的一篇题为《资源配置中的最优化与信息效率》,拉开“机制设计理论”的序幕
赫维奇也因此被誉为“机制设计理论之父”
赫维奇的机制设计理论与市场管制、市场甄别、公共品提供等重大经济问题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很多经济学家都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而当时正值青年的迈尔森和马斯金都是其中的活跃分子
后来,赫维奇又写了《无须需求连续性的显示性偏好》、《信息分散的系统》等著名论文,慢慢完善理论基础
1973年,赫维奇在最著名的《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
解决了机制设计理论框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激励相容原理和显示性原理,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这门学问的框架
激励相容原理简单说就是能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容,也就是政策能够达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效果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可以设计某种激励机制诱导经济人显示真实信息
“其实激励机制无处不在,科学、社会学、甚至婚姻家庭学都用得到
”田国强说
而显示性原理则可以使得参与者说真话,以此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可以达到次优结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