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创天人物生平

陈创天人物生平1937年2月18日,陈创天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市大桥镇斗门头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陈创天全家迁至辽宁省沈阳市,1954年考入沈阳二中

 1956年8月,陈创天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跟随众多名师,其中黄昆教“固体物理”和“固体理论”,王竹溪教“热力学”和“统计物理”,郭敦仁教“特殊函数”,褚圣麟教“原子物理”,胡宁教“场论”

 1962年,陈创天前往中国科学院福州市的华东物质结构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在卢嘉锡的指导下开始为期3年的化学学习,并且自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等知识

 1965年,陈创天选择非线性光学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方向,并得到卢嘉锡的支持

陈创天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以及理论推导工作,首先算出了钛酸钡晶体的非线性系数,随后又算出其他一些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

 1968年,陈创天提出,非线性光学效应是一种局域化的效应,是组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阴离子基团的微观倍频系数的几何迭加,阴离子基团的微观倍频系数可以通过阴离子基团的局域化、量子化学轨道波函数,通过二级微扰理论算出来

即国际上著名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

 1977年,陈创天被卢嘉锡任命为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组组长

陈创天根据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模型,开展了理论计算、结构选型、系统的固态化学合成、粉末倍频效应测试、单晶生长等实验工作

 1978年,陈创天开始结构选型

基于自己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陈创天决定做紫外光谱区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1979年,陈创天开始在硼酸盐化合物体系中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发现(B3O6)基团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探索新一代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并且发现了以(B3O7)基团为基本结构单元的LiB3O5(简称LBO)晶体和以(BO3)基团为基本结构单元的KBe2BO3F2(KBBF)等

 1978年,陈创天组织力量,对硼酸钡体系的相关系和晶体生长展开研究

 1980年,陈创天的研究组确定了所发现的具有很强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硼酸钡化合物是低温相偏硼酸钡,其化学分子式为β—BaB2O4,简称BBO

 1983年9月,陈创天首次向国外同行报告BBO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引起国际激光界的关注

 1987年,陈创天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并生长出第二块“中国牌”非线性光学晶体LBO

 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8年,陈创天被调至中国科学院新成立的理化技术研究所,负责组建中国科学院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

 2010年,陈创天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访问,并与科研人员就晶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的过去与将来方向进行了座谈

 2002年,陈创天研究组研制出新型晶体器件———氟硼铍酸钾棱镜耦合装置

 2003年,陈创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3月20日,中科院物理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陈创天研究组和中外合作者利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国际上第一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高温超导体中研究中取得了初步成果,观察到了一种新的电子耦合模式

2011年10月14日,陈创天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成,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秘书长王继杨一行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调研,共同商讨2012年安光所承办第十六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CCCG-16)的相关事宜

 2013年8月14日,陈创天获得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获得的首个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

 2015年9月16日,陈创天捐款100万人民币,设立神经病学研究基金,用于资助神经内科学研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