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溶之水土保持马溶之在黄土高原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土壤调查工作时,亲眼目睹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因此,他极为重视开展水土保持的研究
早在40年代,便专文呼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他指出,“高原台地,大多旱灾常临,侵蚀之害,于此尤见深刻,故水土保持工作,亟应及早进行,其功效不但可保土增产,亦为治理黄河之基本方法也
”同期,他在我国南方工作时,又提出要保护原有林木,尽力补植,以收保土之效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溶之积极推动水土保持的研究
在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内专门设立了土壤侵蚀研究组,在他的直接关怀下,开展了我国土壤侵蚀的定位研究
1950年他亲自参加了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组织的陕北地区土壤调查,为制定该地区土地合理利用、水土保持和防治风沙的工作方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955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队长,组织并领导院内外有关研究所、生产部门及高等院校在黄河中游开展了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农、林、牧、水、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地球物理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取得了大量科学资料,完成了一系列水土保持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区划,为制定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发展黄河中游地区农、林、牧生产,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积多年研究实践之经验,马溶之提出了一系列改土治水、保持水土的有力措施
他认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重耕而轻林牧,强调合理利用土地
他指出,黄河中游的土地利用应顺乎自然,实行宜耕、宜林或宜牧,建议改变陕北地区的农业制度,因地制宜造林种草和耕垦
这一见解完全符合80年代提出的“大力种草造林,建立新的人工植被体系,尽快建成牧业基地和林业基地”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战略方针
在治理措施方面,马溶之主张综合治理
在总结国内外水土保持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土壤、植物和工程措施三结合的治理原则
土壤治理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及物理性质为主,从而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和保水力;植物治理有耕作、种草、造林之分,适合黄土区的耕作法为轮栽、条植及等高耕作等;种草既要以草护坡,更要培植永久性或轮种的饲料基地,以发展畜牧业兼收保土之效;在不宜耕种与放牧的地方,应大力植树造林
与此同时,在非进行工程改造不可的地方,要辅之以修筑梯田、堰坝等工程措施
马溶之在水土保持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江河治理、国土整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学术观点
他的“土壤、生物及工程三结合”的治理原则,已经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红壤丘陵地区逐步付诸实施
马溶之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我国的土壤科学研究事业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高深的造诣,而且还长期担任研究所(及综考会)的领导工作
用其高度的概括和宏观综合能力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综合科学考察的规划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特别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和教育,为造就一代新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