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邦华科研成就

蔡邦华科研成就科研综述蔡邦华1929年开始螟虫生态学的研究

1930年以谷象发育与温湿度关系为题开展实验生态学的研究

在螟虫的发生、防治与气候的关系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害虫测报制度;对蝗虫生态学做了研究

20世纪50年代,蔡邦华对鳞翅目中松毛虫做了研究,查明中国松毛虫类共有78个种和亚种,其中隶属于7个属,发现了20多个新种、新亚种,其中为害严重的有6种,即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等

对松毛虫发生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松毛虫数量变动,提出松毛虫发生有一个虫源带;提出了松毛虫及白蚁的综合防治方案

蔡邦华在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等翅目等5个科目的研究上都有贡献

为中国昆虫分类增添了新属、新亚属、新种团、新种和新亚种共达150个以上

对同翅目中五倍子蚜进行了深入研究,查明了不同五倍子和不同倍蚜的关系;研究了各种倍蚜的形态特征及其中间宿主

20世纪60年代,蔡邦华研究的重点是白蚁,在中国各省已知的百余种白蚁中,近半数以上是蔡邦华等定的新种

小蠹分类的研究也是他工作的重点,在中国已知的500多种小蠹中,有100多种是蔡邦华等定的新种

    学术论著截至1983年8月,蔡邦华在昆虫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中发表学术论文和著作达140余篇

  部分论著参考如下:蔡邦华.中国螟虫研究与防治之现状[M].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1936. 蔡邦华.昆虫分类学[M].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蔡邦华.罗马尼亚昆虫和生物科学界访问记[M].科学出版社,1957. 唐觉,蔡邦华.贵州湄潭五倍子的研究[J].昆虫学报,1957(01):131-140. 蔡邦华,刘友樵,侯陶谦,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发生与寄主植物受害程度的关系的初步观察[J].昆虫学报,1958(04):327-334. 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昆虫学集刊[M].科学出版社,1959. 蔡邦华,李亚杰.无氧条件下Tio2薄膜界面光催化反应的XPS研究[J].昆虫学报,1960(2):143-170. 蔡邦华,李亚杰.榆紫金花虫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初步研究[J].昆虫学报,1960(02):143-170. 蔡邦华,刘友樵.中国松毛虫属(Dendrolimus Germar:Lasiocampidae)的研究及新种记述[J].昆虫学报,1962(03):237-258. 蔡邦华,黄复生,冯维熊,等.华北稻区灰稻虱的研究[J].昆虫学报,1964(04):552-571. 蔡邦华,陈宁生.中国白蚁分类和区系问题[J].昆虫学报,1964(01):25-37. 蔡邦华,侯陶谦,宋士美.松毛虫的种间杂交及杂种生物学的初步观察[J].昆虫学报,1965(4):13. 蔡邦华.中国小蠹和钻蛀性害虫及其分布特性[J].陕西林业科技,1980(1). 学术交流时间学术活动名称举办地1932年第五届国际昆虫学大会 巴黎1965年松毛虫防治会议 成都1980年第十六届国际昆虫学大会 东京1981年森林昆虫学术讨论会 昆明科研奖励时间获奖项目奖励名称1978年结合松毛虫的防治研究阐明了“生物潜能”“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全国科学大会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