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从1958年开始

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以王应睐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

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

合成工作是分三步完成的:第一步,先把天然胰岛素拆成两条链,再把它们重新合成为胰岛素,并于1959年突破了这一难题,重新合成的胰岛素是同原来活力相同、形状一样的结晶

第二步,在合成了胰岛素的两条链后,用人工合成的B链同天然的A链相连接

这种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获得成功

第三步,把经过考验的半合成的A链与B链相结合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王应睐因此被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誉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