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改革开放

北京大学图书馆改革开放1978年5月,邓小平为北大图书馆题写馆名

1981年,由北大图书馆发起倡议召开全国高校图书馆第二次工作会议,组建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简称图工委)及其办事机构秘书处

秘书处及其主办刊物《大学图书馆动态》(1983年更名为《大学图书馆通讯》、1989年更名为《大学图书馆学报》)部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1983年,北大图书馆承担了国家教委委托的全国高校文科专款及世界银行贷款采购外文原版图书的工作,至1991年结束

两项工作共计4个项目、2430万美元的外文图书采购任务,北大图书馆为此专门成立了专款采购办公室,由马士沂、蒋彦振先后担任主任,抽调了有经验的馆员从事这项工作

西文图书编目率先采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格式(ISBD)和英美编目条例(AACRII),建立了规范文档

1984年中文图书编目采用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正式建立书刊剔除制度

部门主任一级的干部实行聘任制

1985年,开始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1986年,图书馆购买的VAX11-750小型计算机到货并安装调试完毕,标志着图书馆自动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88年,北京大学文库成立;完成“北京大学1978-1987年科研论著题录”情报数据库的建立;图书馆牵头承担了“中文书目合作回溯建库”项目,全国共29家图书馆参加

1991年10月,文、理科两个开架借书处实现流通管理自动化

1992年,建馆九十周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图书馆题词“几代英烈百年书城;发扬传统继往开来”,出版有《北京大学图书馆 1902-1992》画册、《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拓片目录》、《北京大学图书馆古典小说戏曲目录》、《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朝鲜学书目汇编》、《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科技工具书简介》、《孟子索引》、《论语索引》、《文明的沃土》读者征文集等

首次举办北京大学图书馆 “五四科学讨论会”,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同人论文集——纪念建馆九十周年》

1996年8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在中美之间首次使用Airel实现文献传递服务

12月,“‘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由“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部署立项

1998年5月4日,北大图书馆新馆舍(东馆)于北大百年校庆之际竣工,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

该馆舍总建筑面积26,680平方米,以西侧与老馆舍(西馆)东侧相连而建,东西馆总建筑面积在当时居亚洲高校图书馆之首

在2005年西馆改造后,北大图书馆的馆舍总面积达到53,000平方米

 1999年,北京大学实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图书馆经费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基本上保证了中国国内中文学术图书、期刊的订购,同时增加外文期刊订购,大量引进和自建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等新型载体文献资源,使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阶段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