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南通大学办学成果

私立南通大学办学成果农科农科在清末、民国时影响较大

因为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优秀,留美、留日归国者较多

学校非常注重实践性,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校有狼山苗圃,培养各种树苗;有鱼塘,教学生养鱼;在狼山北部有花卉园、果树园;有畜牧场,牧场从1918年起开始饲养加拿大、荷兰、丹麦品种的乳牛二十多头,并与国产良种黄牛试行杂交培育,日产牛奶数百磅以出售

而且农校还有标本室、棉作研究室和测候室(观测气候变化、预报天气)等

其中,1946年的农科招生114人,报名者有720人

当年张謇通过农校从美国引进棉花新品种,改良南通的鸡脚棉,不仅为大生纱厂提供了更好的原料,而且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建国后在全国大范围棉区推广的岱字棉15,即是张謇引进并在在南通垦区首先引种成功的

当时农校还定期举办展览会,向农民介绍新品种

医科张謇认为“医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人生所需不可无医”

1919年张謇在《为沟通中西医学致阎督军函》中说:“医但言理则空,药各有则实

必实而后空可证,必空而后实可神”

学校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人员既是教师又是医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毕业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

自1912年创办至1926年张謇逝世,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毕业的西医本科生共168名,中、西医兼修本科生共37名

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私立南通大学医科),不仅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医务人才,而且为本校培养了一批师资

毕业生戴尚文毕业后曾担任过南通医院院长,后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又到母校担任教学工作;张念和、朱宏之、殷士豪等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到母校任教;瞿立衡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南通学院医科科长兼任教学、医疗工作;徐光明、黄思宪、张炎等毕业后,都曾在母校任教

这批本校毕业生中,择优选送出国的留学生,学成归国后都成为20年代末期学校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的骨干

纺织科从1912年至1952年,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学院纺织科)历时四十载,为中国纺织工业培养的纺织工程毕业生计38届、染化工程系毕业生计15届、高级纺织职业班计3届,总计培养毕业生1 793名

他们分布于全国各主要纺织厂、印染厂、纺织院校、纺织科研单位和各级纺织管理机构,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骨干力量,为我国纺织教育的早期现代化和纺织工业的现代化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建国后至1987年止,通大纺织科的师生在纺织工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有35人,毕业生中还有众多出国留学深造,许多人学成归来报效袓国、成绩斐然

供职海外的校友也在当地纺织界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编委会32名编委中南通学院纺织科校友就有13名,除1名副主编外,其余5名正副主编皆为南通纺织专科学校(私立南通大学纺科、私立南通学院纺织科、南通学院纺织科)的师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