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校名由来交通大学的“交通”一词

交通大学校名由来交通大学的“交通”一词,源于中华民国时期学校曾隶属交通部

交大从1906年改隶邮传部起,到1937年秋改隶教育部前,都隶属交通部门

 2006年4月8日,为对标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校训(《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时任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在庆祝建校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弘扬传统启迪未来——纪念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暨迁校50周年》中提出“…交通大学,以蕴‘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的说法,成为了后来居上的新颖解释

 《易经》之“交通”包举宇内八方、古往今来

交通大学具备综合性,交大沪校(今西安交大、上海交大、阳明交大)建校之初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商法政经“人才,与北洋大学堂之“专工”形成“互补之势”;唐山交大(今西南交大)“尤善矿冶”,也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材料、数学、经济学、物侯学、地质学专家和航空航天工程师

交通大学校名最早出现于1920年12月,时交通部提议将主管四校合并筹组“交通大学”

1921年8月1日,交通大学合组成立

但早在1918年,叶恭绰远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实业和文化教育

美国的实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国的分科设系,这些成功的教育典范使他感触不已

他认识到学校的任务是要精研学术,培养人才,辅佐实业发展

反观中国教育,学理与实用脱离,学非所用,教授方法亦不合世界潮流

当时,交通部下辖专门学校四所:上海、唐山各有工业专门学校一所,北京有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两所

其中,上海办校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程度较高,学科也最多,有土木、电机、铁道管理三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

不过,叶恭绰有这样一个疑问:“各校历史悠久,成绩甚佳,尤其是上海、唐山两校,程度已于欧美同类大学的一、二年级相当,何以所出人才究不敷用?”心存疑惑,叶恭绰于是派员分赴各校,进行实地调查,发觉所属学校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之处

组织管理上,四所学校散居各处,各自为政,缺乏明晰划一的组织系统;专业设置不合理,有的专业各校重复设置,有的专业各校都没有,造成有限办学资源的浪费;学科程度上,四校均为高等专门性质,实际程度却不齐,上海、唐山两校已经达到本科水平,然而从四校总体水平来看尚未达到大学本科水平,难以培养出高深技术人才;实习安排上,实习阶段如何支配,与教学内容如何呼应,实习机关如何分派与管理,都需要有统一机构进行调度

以上诸多弊端,阻碍着人才的培养

鉴于此,叶恭绰决心对四校进行根本的整顿

他接受交通部技正钟秉峰(1911年该校电机科首届毕业生)的建议,将四校合并,增加经费,改善管理,提升办学层次,组成一所培养高级人才的“交通大学”

 1920年12月,叶恭绰向国务院会议提交《阁议创办交通大学提案文》,提议“拟以上海、唐山、北京四校,合并为交通大学"

提案经国务会议讨论,决议照办

1920年12月21日,叶恭绰再向徐世昌大总统提交《统一交通教育计划呈文》,呈文提议,为统一学制起见,将交通部部属的4所学校“列为大学分科,而以大学总其成,名曰:交通大学

”呈文获得总统批准

12月底,交通大学筹备处成立,叶恭绰责成交通次长徐世章负责筹备事宜

次年1月,筹备处拟定出《交通大学大纲》,经叶恭绰呈准后正式公布

大纲共14章38节,第一章第一节规定:“本大学定名为交通大学

”经过数月筹备,交通大学于1921年8月1日正式成立,对外称交通大学,英文名称是:Chiao Tung University,“交通大学”校名由此启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