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协历史1958年2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向中国科学院党组与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提交了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同年3月4日和5月27日,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为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也向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提交了报告
中共中央批准“科联”、“科普”在1958年8月同时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以“对全国科学技术界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破除迷信、表扬先进、交流经验、鼓舞群众的革命干劲,并解决一些会务问题”

会议准备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同志感到在当时“大跃进”的形势下,“科联”已向工农群众开门并进行科普工作;“科普”也在大搞群众性的科学研究
两个组织的工作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向汇合
同时,有些地方党委,“科联”、“科普”的专职干部,以及一些科技工作者如竺可桢、茅以升等,也提出了把“科联”、“科普”合并以适应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的意见

“科联”主席李四光,“科普”主席梁希表示同意这种意见
因此,“科联”、“科普”党组召开了联席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一致认为把这两个组织合并起来有利于统一领导;有利于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工农群众与知识分子相结合,生产、学习、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针;有利于进一步克服科学技术界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并提出了合并的办法
1958年9月18日至25日,“科联”和“科普”在北京政协礼堂联合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历时8天

参加大会有27个省、市、自治区和42个全国性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的代表,加上68名特邀代表,代表共计1084名
大会通过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将该次大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科协工作会议,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关于对科协性质、任务的认识问题、科协应该抓什么和如何抓的问题、科协干部思想作风如何适应大跃进需要的问题

从1959年5月下旬到7月初,全国科协先后在北京、石家在、上海分片举行了各省、市、自治区科协及部分专区、省辖市、县、厂矿及农村等科协组织的党员负责人共85人的座谈会,主要就4个问题进行了反复详细的讨论:(1)关于科协工作基本情况的估计;(2)关于科协工作目前的主要经验;(3)关于组织工作中的一些主要问题;(4)关于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问题
1960年7月
全国科协召开“上海现场会议”,这次会议制订了《中国科协1960年下半年-1962年工作规划要点(草案)》《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小组工作的意见(草案)》《关于加强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工作的意见(草案)》《关于更加广泛地动员科学技术力量,更加有效地支援农业生产的意见(草案)》《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上门活动的意见(草案)》《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意见(草案)》以及《上海现场会议总结提纲》等12个文件

1961年4月10日到23日,全国科协在北京召开“全国工作会议”,会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认清形势,明确思想;(2)交流经验,摸索规律;(3)整顿作风
1961年12月底至1962年1月初,在上海召开了以学会工作为主的座谈会
1963年11月1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

1964年3月15日,全国科协主席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试行通则(草案)
1964年8月21日至31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4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367人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北京科学讨论会”
1966年3月1日至3月17日,全国科协在福州召开“全国农村群众科学实验经验交流会议”

出席的人员包括“基层单位先进代表,蹲点为大农业和农民服务有成绩的科技人员,专区,县、公社党政领导干部,科委、科协干部共619位代表(西藏自治区第一次派代表出席科协召开的会议)
1966年7月23日至31日,北京科学讨论会1966年暑期物理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33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学术组织的科学家144人

会议收到99篇学术论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把科协和学会污蔑为“裴多菲俱乐部”
把这些组织的许多负责人打成“特务”“反革命”“反共老手”“反动学术权威”

科协的业务活动被迫停止,一些学会的专职干部也调回科协参加“文化大革命”
广大学会会员和专职干部,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采取各种方式坚持斗争,保存了许多档案资料,为恢复活动打下了基础
周恩来总理为保护党内外干部和知识分子,费尽了心血,对科协也十分关心

1972年,他对周培源说,科协不是撤销单位,科协工作要加强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带病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小组会上当众宣读了高士其递交给他的条子:科学普及工作现在无人过问,工农兵群众迫切要求科学知识的武装,请您对科学普及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并高声地说:高士其同志的意见很好,很好!隔了一天就批示有关部门处理
然而,大局不转小局难变,科协的活动中断十年

1977年3月9日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防工办联合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提出《关于恢复和加强国防工业系统学会活动的报告》,这个报告经王震转呈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
停顿十年的科协活动恢复
1977年6月29日晚
钱学森约访周培源,谈了他对加强科协和学会工作的想法和建议
7月12日,科普作家高士其给叶剑英同志写信,信中力陈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4点建议
1977年8月25日到27日,全国科协在北京举办了“科学家、劳动模范同首都青少年科学爱好者大型谈话会”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指出:“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必须大力做好科普工作”
1977年11月3日,于光远写信给方毅同志并请报小平同志,建议推选周培源为中国科协代主席;小平同志表示同意,华国锋、李先念、汪东兴、纪登奎、余秋里亦圈阅同意
1977年12月10日到17日,全国科协在天津召开了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林学会等5个学会参加的多科性学术会议
1978年4月
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关于全国科协当前工作和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科协的组织得到全面恢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和所属学会也相继恢复并开展活动
1980年3月15日至23日,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任务是: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全国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为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大会通过的《章程》将中国科协“一大”时的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500名;其中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代表369人;地方科协代表1131人
1986年6月23日至27日,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全国各族科技工作者,团结奋斗,投身改革,为“七五”计划贡献才智
出席大会的代表1823名,特邀代表213名
1991年5月23日至27日,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全国各族科技工作者,肩负起90年代的历史重任,为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贡献才智,为科技兴国建功立业
出席大会的代表1497名,特邀代表196名,组成全国性学会代表团14个,地方科协代表团30个,以及台湾省代表团和港澳代表团
1991年1月,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
1996年5月27日至31日,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科技工作者奋斗拼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出席大会的代表999名,特邀代表130名
2001年6月22日至25日,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投身科教兴国事业,为完成“十五”计划,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947名,有53名代表因事因病请假
2006年5月23日至26日,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主题为: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出席大会代表共1200名,特邀代表200名
2011年4月27日至30日,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出席大会正式代表共1300人,委员候选人380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6年5月30日至6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