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争论分歧认知科学尚未成熟

认知科学争论分歧认知科学尚未成熟,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尚未得到足够的统一和整合

对于什么是认知科学,也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1978年10月1日,“认知科学现状委员会”递交斯隆基金会的报告,(席勒尔,仕琦译,1989)把认知科学定义为“关于智能实体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的研究”

然后,该报告作者们沿着两个方向展开这一定义

第一个是外延的:列举了人认知科学的分支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联系

列举的分支领域有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

第二种展开是内涵的,指出共同的研究目标是“发现心智的表征和计算能力以及它们在人脑中的结构和功能表示”

以上对认知科学的界定集中体现了“符号处理”或“信息处理”范式

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结主义重新崛起之后,关于认知科学的定义也就出现了极其微妙的变化

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二者的争执主要影响到的认知科学定义的内涵,而对其外延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这两种范式都能包含上面所提及的认知科学的分支学科

认知学家的兴趣在于研究人如何获取、加工、保持和利用信息,并据以作为行为和获得后续知识的基础

他们采用两条基本策略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一条策略是建立认知过程的计算机模型,例如进行抉择,然后将模型的运行状况与相似条件下人体受试者的行为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改良模型

由于这种方法依赖于电脑而不是人脑,因此有时被称为“干认知科学”(dry cognitive science, DCS)策略

第二条策略是研究对真正的脑进行电刺激或化学刺激的效应,观察脑损伤的影响,或者记录正在进行各种信息处理作业的受试者脑活动

由于这种方法依赖于真正的脑,因此常被称为“湿认知科学”(wet cognitive science WCS)法

在关于精神状态的本质及其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的问题上,这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导致了两种不一致的看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