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古代建筑黄鹤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
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如今有十几处仍保存较好,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适宜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社会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于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的园林建筑艺术逐渐向海外传播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是以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为蓝本移植的;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公园内的中园,是按照苏州明代园林的式样兴建的
这说明苏州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正在发扬光大
而苏州市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家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苏州园林已走向世界
故宫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院内陈列我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
故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
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
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三大殿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这些都成了重要的故宫风景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
收藏文物100万件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
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