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陶马工艺一、二、三号坑出土的陶马,有战车用的车马和骑兵用的鞍马两种,这些马的制作工艺过程是先把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尾、耳等分别制作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再经过二次覆泥修饰、雕刻成型,阴干后入窑焙烧,最后彩绘,完成陶马的制作
陶马出土时,马头已从合缝处破裂,合缝面上残存着粘泥的遗迹,证明马头是用模具制成的
马头有宽、窄两种,各自作法不同
窄狭型的马头,合缝线位于马头的正中,左右两片大小相同
每片的内侧都有按压、锤打的凹窝,说明它们是用模具制作的,然后将两片粘接合在一起制成马头
所有的马均张口作嘶鸣状,马口的下颔是单独捏塑,并经舌和牙齿的刻划后,再粘接在马头下部的
宽博型的马头,是由五块泥片拼合粘接而成的,即左、右两侧的面颊各一片,马头的三片均系手塑
将上述五片拼合粘接在一起后,在内侧合缝线上一般都要覆泥进行加固
马头上的附件如马耳、飞鬃的大小、长短和厚薄都不一样,且上面留有用刀削刮、刻划的痕迹,说明这些附件都是单独捏制后再与马头连接的
陶马的颈部中空,体腔中空,从破裂的合缝看,这些都是由不同形状的泥片拼合而成的,而所有的泥片合缝处,都在内侧覆有一层硬泥,经过锤打使接茬牢固
陶马体腔内部遗留有成片的麻布纹和细绳纹,以及直径约5厘米的圆形锤窝,说明锤打时衬着麻布或麻绳的编织物
马腿和马尾也是单独用手工制成的
陶马的各个部件分别做好后,即进行拼装组合
其顺序是由腿到体腔,再接上颈、头、尾,从而组成马体的大型
每匹陶马重达245公斤,在拼装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支架的支撑才能防止马体变形
组合后的陶马还要对其外表进行一些细部修饰
躯干的外部涂一层细泥,经过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显得马体肌肉丰满:在马胸部堆贴泥块,雕刻出凸块状胸肌;双肩处覆泥较厚,以显示肩胛的高大宽博;马的立鬃为高浮雕,上面用篦状工具划出细细的鬃毛
骑兵的鞍马比车马的雕饰略为复杂,在马背上要堆泥雕出高浮雕的鞍桥、浅浮雕的鞍鞯,鞍上的流苏及肚带、锹等细部装饰,这些都是用减地法或贴泥条法雕成的
鞍上一排排鞍钉及细部的纹饰用阴线显示
由于运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使鞍鞯造型十分逼真
陶马的四肢经过细致地刻削打磨,圆的地方溜圆有光泽,扁的地方棱角分明,皮肉、骨节的关系都表现得十分清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