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真光中学辗转办学

广州市真光中学辗转办学1913年,那夏理与美差会商议扩建新校

经校董事会决议,在芳村海旁地购买到一幅地皮,以建造新校舍,后发现该处地势低洼,易受洪涝威胁,于是改议新址

后来美差会以11000元港币的代价,在白鹤洞蛇岗上购得土地60亩,建造新校,指派牧师祁约翰博士负责办理,并特聘差会工程师靳先生Mr.G.Gunn具体负责

1917年,新校舍主体工程落成使用,包括校舍有教学楼一座、学生宿舍两座、饭堂一座、教职员宿舍一座,以及一些较小的建筑物

同年夏,真光学校改名私立真光女子中学,有学生93名,第一任校长为祁约翰J.w.Geighton,1919年首届中学毕业生仅有6人

真光女中与原仁济街真光学校属同一校董会领导

原仁济街真光学校的师范班学生转入白鹤洞私立真光女子中学,师范班停办,但继续办小学和成人班,毕业生可以直升白鹤洞真光中学

经那夏理女士与碧卢夫人协商,原师范班并入碧卢夫人创办的慈爱幼儿师范,地点在西村美华岗,改名为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并增设小学师范科,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即现时广州市协和中学的前身

同年,真光由罗刘心慈女士出任代理校长,两年后正式就任校长,这是真光首任华人校长

1925年,改由罗刘心慈的次女罗道真任校长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规定,教会设立的学校,必须呈报立案

1928年,按照教育部关于外国人、外国教会不得在华办设中学的规定,美国长老会指示真光交回华人主办,祁约翰回国,交由华人主持的和真光关系密切的中华基督教会仁济堂接办,由关怀素女士接任真光校长

改组校董会,由关恩佐任董事长,罗有节任校长(罗有节为刘心慈长女)

1930年6月18日,举行第一次校董会,组成以黄玉贞女士为首的18人校董会,决定聘请麦廷锦教授为校长,委以办理私立真光女子中学向政府立案有关事宜

仁济街真光学校遂自行组织校董会与女中分开管理

1934年,麦校长辞职,校董事长黄玉贞女士及副董事长龚约翰牧师礼聘岭南大学教育系何荫棠教授担任校长职务

同年9月,提议在香港创设分校,开设小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升真光中学

1935年,何荫棠于香港租用坚道26号楼字作为校舍,设立真光小学,并附设幼稚园

何玉英女士负责行政、联络及筹款等工作并兼校董会董事

马仪英任校务主任

后学校扩大校舍,购得坚道75号作为新校舍,并易校名为香港真光小学,由何玉英女士出任校长

1938年,仁济街真光学校增办初级中学,因当时广州已有真光中学,而教育部规定,在同一市区不准有同名同级的学校,故改一字命名为广州市私立真中中学(简称真中中学或真中女中),白鹤洞校区依然为私立真光女子中学

1月至10月,中日战争发生后,日军飞机经常空袭广州,社会混乱,学校被迫停课

同年10月25日,学校迁往香港肇辉台续办,并把白鹤洞真光女中、真中中学(含小学)及香港真光小学合并为一校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已迁香港的白鹤洞真光女子中学也被迫停办

1942年7月,何荫棠校长率领师生离开香港,抵达广东连县三江墟上课

同年10月,在广西桂林开设分校,1943年春开课,设初中和小学部,学生200余人

同年夏天迁到广东曲江上窑

1944年5月,豫湘桂会战爆发,真光又迁至连县双喜山

1945年1月中旬,日军逼近连县北部,师生徒步30里,暂避三江

2月,连县恢复常态,学校迁回双喜山

8月,中日战争结束

9月18日,真光中学300多名师生从连县返回广州白鹤洞校址复课,有高中六个班,初中三个班

真中中学迁回仁济路原校址复课,有初中三个班

1946年,香港真光小学复课

1947年,李耀宇校长辞职赴美,由马仪英博士继任白鹤洞真光校长

同年白鹤洞真光、仁济街真光、香港真光,联合庆祝创校75周年纪念;香港真光小学坚道校舍增办中学,开办初中,并于1948年易名为香港真光中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