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原理

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原理通信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

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与检测理论

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

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

信道中存在噪声

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是无法避免的

随着对噪声与干扰的研究产生了随机过程理论

对信号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随机过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

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

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

作为通信原理课程,还包含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复用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只有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同步或者信号间建立相同的时间关系,接收端才能解调和识别信号

信道复用是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号同时通过同一信道的一种约定或者规范,使得多个用户的话音、图像等消息能同时通过同一电缆或者其他信道传输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

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重点是数字通信的调制、编码、同步等内容

配合完成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习题作业

期间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同时使用SystemView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实际工作的情况

由于学生通信原理的认识难度,教师加强了该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形象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

利用课程组研制成功的电子教案的演示文稿与以难点仿真为主的图示辅助教学软件开展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正在研究与开发成功网上实验教学软件,把教学仪器的使用、重要实验仪器的仿真模拟实验上网,以进一步适应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总之,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CAI课件、综合设计和网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