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轨距铁路标准轨轨距是铁路轨道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以钢轨的内距为准)
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等于英制的4呎8½吋),世上大约百分之六十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
这轨距又称标准轨距或国际轨距
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
双轨距铁路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
标准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
设计及建造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乔治·史蒂芬生提出4呎8½吋的轨距,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呎8½吋轨距的机车及车辆
由于史蒂芬生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象,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
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呎8½吋作为标准轨距
1846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
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
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有关4呎8½吋的轨距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古罗马的战车轮距
但知名谣言破解网站snopes则认为战车轮距之说为假
但亦有人指出可能是因为早期铁路的轨道外侧距离为5英呎(1524 毫米),而铁路轨道顶宽为1¾英吋(44.45 毫米),故内侧轨距为4呎8½吋
实际上,标准轨距的确定仅仅是设计和实践综合考量得出的结果
乔治·史蒂芬生的火箭号是采用5呎4¾吋长的车轴(采取这个长度的车轴是因为车宽不能超过当时货运马车的7呎宽度,以便使用现成的隧道),以及厚度为8¼吋的动轮
除去1吋的轮缘宽度,理论最小轨距为4呎7¾吋
最早期设计的轨距维持在4呎8吋,其中史提芬生预留出了¾吋宽度来避免车轮和轨道卡死
但早期火车并没有差速装置和转向架,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噪音过大和轮轨磨损的问题,随后史蒂芬生将轨距拓宽了½吋,解决了问题
鉴于史蒂芬生的成功,皇家计量局决定将4呎8½吋作为标准轨距
有人认为由于以往马车由马拉动,4呎8½ 吋相当于两匹马之间的距离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