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大地测量学作用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给大地测量带来了巨大变革
1958年仅根据对苏联“人造地球卫星”2号几个星期目视观测资料,就推得较准确的地球扁率为1:298.24
1959年又按“先锋”1号卫星的观测数据,进一步推知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大地水准面在北极处隆起约10米,南极处下陷约20多米
这两项成就说明了卫星大地测量学可以解决常规大地测量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60年代,按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数据求出了较精确的地球引力场模型和分辨率达几百公里的大地水准面起伏
70年代子午卫星多普勒观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测定了遍及全球的地面站的地心坐标
激光对卫星测距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并制成了流动式激光测距仪,可以测定地面站精确位置、极移和地球自转的短周期变化
利用“吉奥斯”3号卫星的星载雷达测高技术,首次成功地测定了海洋表面形状,从而可以比较精确地推求全球大地水准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