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发展环境论

语言发展环境论与先天论相反,环境论的各种主张都强调后天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有的甚至认为句法学习并非人类所独有,灵长类也有学会的可能

环境论主要有模仿说、强化说和社会交往说三种

语言发展模仿说(mimetic theor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以模仿解释儿童言语获得及发展的机制

可分为传统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说 

传统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临摹,儿童语言仅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这种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颇为流行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机械模仿在儿童语言能力尚未达到掌握某种语法结构的水平时,即令反复模仿也无济于事

儿童只能模仿那些他们已经知道如何说的句法形式

儿童的模仿并非机械临摹而是具有选择性,他们能按照范句的句法结构在新情境中表达新内容

这种选择性模仿把临摹因素和创造因素结合在一起

语言发展强化说(reinforcement theor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以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以及强化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解释语言获得与发展 

新行为主义者B.F.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学得的

他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说话是对环境中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刺激作出语言反应

正确反应得到成人的鼓励和奖赏后就能保持和加强,逐步形成语言习惯;错误反应由于得不到鼓励和奖赏,就会逐渐消退

语言发展社会交往(social communication theor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强调社会交往对言语获得与发展的作用 

J.布鲁纳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社会交往中学习语言

他强调社会交往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如果从小剥夺儿童的语言交往,就不可能学得语言

莫斯科威茨从一名听力正常、而父母均聋的儿童学习语言的事实中得到了论据:这个儿童平时只能通过电视学习语言,由于不能进行语言的相互交流,缺乏应有的听觉反馈,最后终于不能学会本族语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