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危机再次产物

数学危机再次产物数理逻辑的发展与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

为了解决第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家们作了不同的努力

由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遵循的途径不同,所以在本世纪初就形成了不同的数学哲学流派,这就是以罗素为首的逻辑主义学派、以布劳威尔(1881—1966)为首的直觉主义学派和以希尔伯特为首的形式主义学派

这三大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把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大学派的数学成果首先表现在数理逻辑学科的形成和它的现代分支——证明论等——的形成上

为了排除集合论悖论,罗素提出了类型论,策梅罗提出了第一个集合论公理系统,后经弗伦克尔加以修改和补充,得到常用的策梅罗——弗伦克尔集合论公理体系,以后又经伯奈斯和哥德尔进一步改进和简化,得到伯奈斯——哥德尔集合论公理体系

希尔伯特还建立了元数学

作为对集合论悖论研究的直接成果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美国杰出数学家哥德尔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不完全性定理

他指出:一个包含逻辑和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如果是协调的,则是不完全的,亦即无矛盾性不可能在本系统内确立;如果初等算术系统是协调的,则协调性在算术系统内是不可能证明的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无可辩驳地揭示了形式主义系统的局限性,从数学上证明了企图以形式主义的技术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悖论问题的不可能性

它实际上告诉人们,任何想要为数学找到绝对可靠的基础,从而彻底避免悖论的种种企图都是徒劳无益的,哥德尔定理是数理逻辑、人工智能、集合论的基石,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说过:“哥德尔在现代逻辑中的成就是非凡的、不朽的——它的不朽甚至超过了纪念碑,它是一个里程碑,在可以望见的地方和可以望见的未来中永远存在的纪念碑”

时至今日,第三次数学危机还不能说已从根本上消除了,因为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许多重要课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然而,人们正向根本解决的目标逐渐接近

可以预料,在这个过程中还将产生许多新的重要成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