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科学发现1.阿尔法磁谱仪“阿尔法磁谱仪”是迄今为止在太空运行的最强大,最灵敏的粒子物理探测器
自从2011年5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开始获取数据,将一直持续运行到国际空间站使命结束
AMS谱仪精确测量多种宇宙线粒子的结果是宇宙线观测的一个里程碑,并对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寻找等物理学前沿研究有重大意义

2016年12月8日24时,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结发布了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在国际空间站运行五年来的物理成果
AMS已经收集了超过900亿宇宙线事例,更多的数据分析还在进行中
丁肇中报告的AMS最新结果涵盖多种宇宙线粒子的精确独特的数据,包括在宇宙空间测量的正电子流强和正电子比例,反质子—质子比,以及电子、质子,反质子、氦核以及其它核子的流强

2.双胞胎实验航天员迈克·凯利和斯科特·凯利参与实验,他们是一对出生于1964年的双胞胎
兄弟俩从1996年开始为太空飞行训练
斯科特参与了1999年 "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03太空飞行和2007年 "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18太空飞行、2010年俄罗斯"联盟TMA-M"号飞船太空飞行和国际空间站第25次和第26次长期考察
迈克·凯利曾四次前往太空,分别参加2011年 "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08太空飞行、2006年的"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21太空飞行、2008年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24太空飞行、2011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太空飞行
2015年3月,斯科特·凯利再次参与太空飞行,在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创纪录的340天8小时42分钟
迈克·凯利留在了地球上,在这段时间与在国际空间站的斯科特接受同样的检测和分析
研究覆盖面很广,从肠道细菌的组成到各种基因和认识能力的活跃性
获得的结果交由10个研究小组分析
最意外的结果产生于观察端粒之后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部分,保护 DNA主要部分不在细胞分裂期间受损
每一次细胞分裂后,染色体都会缩短一些
为了这种缩短不影响编码区,端粒都位于染色体末端
在新的分裂和分裂周期后,染色体变得更加短,细胞衰老就是这样发生的
斯科特的端粒在太空中变得比迈克的端粒更长,原因尚不明确
3.空间DNA测序2016年8月30日,NASA航天员凯特·鲁宾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利用MinION微型测序仪成功完成首次微重力条件下的DNA测序,这标志着人类已经迎来“在空间对活体生物进行基因测序”的新时代
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太空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
这次空间测序是“生物分子测序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测序使用的是英国牛津纳米孔公司提供的MinION测序仪,只有手掌大小,既方便又快捷
测序原理是通过纳米孔施加电流,同时让含有检测样本的液体流经检测仪,不同的DNA分子会引起不一样的电流变化,通过电流变化就能识别出这种基因序列的生物
项目组将事先准备好的老鼠、病毒和细菌的DNA样本带到空间站,由鲁宾斯在太空进行检测,而地面团队成员同步对类似样本进行测序
比较后发现,太空和地球上的两种测序结果能完美匹配
有了在空间中测序DNA的方法,就能识别出国际空间站内的微生物是否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帮助地面科学家随时了解航天员们的生活环境,及时告知他们是否要做清洁或服用抗生素
空间DNA测序仪对未来造访火星等需要长时间待在空间站的航天员来说,是保护他们健康的重要工具
4.空间蔬菜种植“蔬菜生产系统”(Veggie)是迄今为止国际空间站上最大的植物种植实验设施,此项研究将为延长航天员驻留时间提供支持,还将用于研究植物对重力的感知和回应,改善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并提高产量
Veggie探索种植能够制作色拉的蔬菜,未来可能用于提供新鲜食物以改善航天员的食欲、营养,也可能用于帮助航天员减压放松和娱乐
在实验中,Veggie为作物提供光照和营养,国际空间站提供温控和二氧化碳
2014年5月,航天员利用Veggie系统成功种植了“Outredgeous”红色长叶莴苣,并在最近第一次品尝了这种宇宙蔬菜
这是太空种植上重大的一步,同时,NASA也希望进一步扩展作物的数量和种类,以满足未来登陆火星的宇航员的营养需求
在Veg-01验证之后,航天员于2016年10月25日对Veg-03进行检测
Veg-03改良了输水系统,并测试确认不同环境对作物的影响,让六株生菜同时生长
2020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飞行工程师最近拔出了在空间站高级植物培养环境中种植的20根萝卜,用锡纸包裹好,以便冷藏至2021年送回地球
研究人员称,这一成果为较长期月球和火星之旅的食物生产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2021年4月,美国宇航局(NASA)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收获一株迷你小白菜,并用酱油进行了简单料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