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神舟八号基本信息发射时间:2011年11月01日05时58分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空间自动对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发射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简称神八,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
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
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千克
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一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在这中间,新研制的设备、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技术提升神舟八号沿用了神舟系列飞船的返回舱、推进舱和轨道舱三舱结构,增加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
作为目标追踪器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突破了除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外的第三项载人航天基础性技术
跟随神舟八号飞船一同前往太空的,还有两名各重75千克的模拟“航天员”,按真实飞行状态穿着舱内航天服,服装上安装有生理信号测试盒,能模拟产生心电、呼吸、体温、血压等生理信号
在载人飞行中,这四大生理指标密切关系航天员飞行时的身体健康,需要实时监测,供地面医监医生分析
由于神舟八号飞行任务不载人,地面科研人员利用飞船返回舱有限的宝贵资源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空间应用系统在神舟八号飞行任务中主要承担了三项任务:开展中德合作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发布空间环境预报和警报,以及为空间科学实验提供飞行试验支持和保障
其中,神舟八号携德国生物医学实验装置SIMBOX,在太空进行了17项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实验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空间科学实验领域首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为未来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积累了经验
飞船结构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
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
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中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该飞船具备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为此新增加和改进了一些设备
新研制了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和多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用于交会对接自主控制的飞行软件、控制软件,也是全新设计和研发的
为了满足交会对接的任务,飞船上增加配置了平移和反推发动机
同时,航天员的手动控制设备也进行了改进
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的能力基础上,已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
神舟八号飞船电源帆板因为采用了新的太阳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
飞船的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任务意义神舟八号是神舟飞船的正式定型型号
神八的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