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观构建区域和平新的安全形势,呼唤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对策以往的安全理念通常从对抗、遏制、均衡等角度提供解决传统安全问题的思路
这种理念往往会因一方把自己的安全措施解释为防御性的,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为追求自身安全而增加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
现实中就会导致一方为自卫加强军备,却造成另一方的军备竞赛,造成不安全的地区环境,为了安全而导致不安全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局部武装冲突乃至战争,基本都是这种旧思维的产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单边主义谋取的“霸权稳定”是不可能的,“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国际安全局势
要为持久和平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必须摒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安全观
早在1997年3月,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新安全观”
其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互信,是指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互利,是指顺应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互相尊重对方的安全利益,在实现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时,为对方安全创造条件,实现共同安全;平等,是指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应平等相待,不干涉别国内政,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发达国家应该为全球共同安全、消除冲突根源承担更多的责任;协作,是指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经常就各自安全防务政策以及重大行动展开对话与相互通报,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消除隐患,防止激烈冲突的发生
总之,新安全观是综合安全观、发展安全观、合作安全观、共同安全观,是建立在世界多样性和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模式,既符合人民意愿,也顺应时代潮流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
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测因素在增加;非传统威胁与传统威胁相互交织,各类安全问题的相关性、共同性、综合性日益增强;一国安全与地区和全球安全紧密相联
惟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各国共同的安全问题
尤其是像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的恐怖主义威胁,没有全世界广泛、持久的真诚合作,只靠少数国家的努力,是根本无法应对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