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架地形特点

大陆架地形特点大陆架的地势多平坦,其海床被沉积层所覆盖,它的边缘开始向深海倾斜,称为大陆坡,接着斜度介于陆架与陆坡之间的陆基,最后,陆基伸入深海平原

大陆架与大陆坡都属于大陆边缘一部份

大陆架的深度一般不会超过200米,但宽度大小不一

一般上,与大陆平原相连的大陆架比较宽,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而与陆地山脉紧邻的大陆架则比较狭,可能只有数十公里,甚至缺失

大陆架上也可以发现一些丘陵、盆地,还有明显的“水下河谷”,这些河谷地形看起来就像是陆地河流的地形,有蜿蜒的河道,有冲积平原、三角洲等等,许多水下河谷还与陆地上的河流相对应,可看做是陆上河流的“延续”

这是因为这些水下河谷都是在远古大陆架露出海面时,由河流所冲刷而成,只是后来没入海中

依据地形学与海洋生物学的意义,大陆架可再细分为内陆架、中陆架与外陆架

在陆架外缘,其地形结构急剧改变,也就是陆坡的开始

除了少数例子外,陆架外缘几乎都坐落于海下140米处,这似乎也是冰川期的海岸线标记,当时的海平面比现代要低得多

陆坡比陆架陡峭,其平均坡度为3度,介于1度到10度之间

大陆坡也常是水下河谷的终结

陆基在陆坡之下、深海平原之上,它的斜度介于陆架与陆坡之间,既0.5度到1度之间,从陆坡开始向处延伸500公里,由浊流从陆架与陆坡夹带的厚厚沉积物所组成

沉积物从陆坡泄下,并在陆坡底下堆积,形成陆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