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基金会地位荣誉

诺贝尔基金会地位荣誉诺贝尔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至高无上地位,其奖金可观是其原因之一;它几乎没有放过任何公认的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则是原因之二

有个形象的比喻:物理、化学和医学三个领域最优秀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诺奖授给了物理、化学与医学领域公认最优秀的科学家,从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量子物理的创始人普朗克到居里夫人等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都是诺奖的获得者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诺奖对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用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担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十多年的埃林·诺尔比教授的话说,诺贝尔奖描述了一部科学发展史

多年来,诺贝尔奖评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重大科学成就的肯定与充分重视,引导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1979年,有三位科学家预言存在W和Z粒子

意大利科学家鲁比亚受此启发,对他的学生们说:“好吧,现在让我们来努力找到这两种粒子,然后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果然,1983年他与另一位科学家一起获得了成功,1984年如愿来到了斯德哥尔摩

布兰登教授说,在过去的近百年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群体就像是一棵茂密的“家庭之树”,前代获奖者们不断指点迷津,使得大树不断长出新的枝桠,茁壮的枝桠上又不断发出更多的嫩芽,科学之树因此而不断茂盛

评选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

1912年,瑞典科学家达伦因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而获得物理学奖,同时他利用多项专利注册成立公司,成了一名百万富翁

他的获奖,引发了关于诺奖评选重点的一场大争论:是否应该给拥有技术发明专利、获利甚丰者授奖?十多年后,诺贝尔基金会有了定论:物理、化学与医学三项奖将主要授予在基础学科研究方面有重大发现的教授或实验专家

依据之一,基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能进一步加深人类对世界的构成,对宇宙与生命的认识

譬如W和Z两种基本粒子的发现,虽不能像制造一台实用的机器那样为人类服务,但它们对人类认识自然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依据之二,重大的技术发明固然能造福人类,但技术拥有者通过技术的推广已获巨大经济效益,近百万美元的奖金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添个数而已,可对于大学或实验室里的教授们来说,一百万可是笔大数目

这一原则在物理学领域一直得到遵守与坚持,几乎百分之百的物理学奖得主都是大学教授或实验室里的学者,他们没有自己的实业或公司

以教授们的工资来说,如是一人独享奖金,的确相当于20年的薪水收入,仍然符合诺贝尔的初衷

在化学或医学领域,虽有一些得主也拥有自己的发明与专利,但评委会选择的也大都是学院里的研究专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