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电影

瑞典人自己拍片从1898年开始

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影片公司

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拍摄的故事片《赛尔日·维根》(又译《巨浪的日子》,根据H.易卜生的诗作改编)开始了瑞典电影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中立的瑞典处于隔绝状态,外国影片停止进口,该国的电影生产增加了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起来

这期间的影片虽然大部分是娱乐片,但是反映尖锐社会问题的现代题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A.汉力克孙导演拍摄的《一件犯罪案》(1946)、《第56号列车》(1944),莫兰德尔的《诺言》

20世纪60年代,瑞典电影界出现了一代新人

1963年,瑞典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政策进行了改革,给开始从事创作的新导演创造了一些比较好的条件

这个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新瑞典电影学派

这个流派的很多导演本人是作家,他们都是根据自己撰写的电影文学剧本进行拍片的

在当代瑞典影坛上,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拍片,如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并逐渐恢复了传统叙事结构

活跃在20世纪70~80年代的许多青年导演,有一部分是瑞典电影学会培养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瑞典每年摄制故事片15~20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