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知识观

新课标知识观从前面的表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

知识之所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人们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

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客观的,因而,知识成为了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

对于知识而言,人们惟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

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

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

这次课程改革坚持实践的观点,并吸纳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复杂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

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