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基本原理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原理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规划管理与其相伴而生,同样也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它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综合原理城市规划规定着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通过调节城市的空间要素和资源要素,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达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的综合性特点赋予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性职能

城市规划蓝图,是综合考虑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各种要求,综合考虑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和整体、需要和可能、近期与远期的结果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规划管理过程中都要考虑每一项目对周围环境、各种设施有无妨碍影响,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效果,对城市景观展示的效果,都要反复琢磨,统筹安排

同时,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还要综合运用法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等管理方法来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2、系统原理城市是一个开放型、多层次、网络型的动态大系统,它是功能各异的分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

这些分系统包括交通、公共服务与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

每一个分系统又包括若干子系统,如交通分系统就有轨道交通、航空等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这个大系统的综合部署,各个专项(业)规划则是对分系统的综合安排

同样城市规划管理也需要用系统原理来保证城市规划中各系统规划的实施,保证城市各个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和发挥

在这个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除了国家、省(自治区)、城市形成一个系统外,市、区(县)、街道三级管理网络则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3、连续动态原理城市规划是一长期的、动态的工作,由此决定了城市规划管理的长期性、动态性,就整个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发展来说,是一个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就一个建设项目而言,从立项、选址、定点、审查、发证、验线、竣工验收等,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动态过程,城市规划管理贯穿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正常运转,“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强调城市规划管理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就是从规划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动态性的客观必然要求来讲的

4、超前原理城市规划是在城市的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设想,具有明显的超前性、预见性

由此也决定了城市规划管理的超前性,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市民和有关单位提供的是“超前服务”

具体来说,就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时了解把握建设单位的信息,做好“规划储备”;同时把城市规划的设想、编制的城市规划蓝图尽早告诉有关单位,供他们在建设项目决策中参考

另外,“超前服务”就是对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用地和风景名胜区、传统街区和园林绿化用地一定要事先控制好,保护好,不能被开发商蚕食和侵占,不能让短期行为破坏城市的未来发展

5、反馈原理城市规划通过规划管理把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设想变成现实

在把设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规划管理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规划实施过程反馈来的信息,对城市规划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调整、补充、修改

规划管理的过程,就是城市规划完善、深化的过程

通过规划管理的反馈,使城市规划的设想与实践更加密切结合,使城市规划更加完美、完善,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