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经济学派现状

奥地利经济学派现状多变发展由于 1930年以后奥地利学派历史上这些多变的发展,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一词在经济学讨论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含义

其中一些含义至少是部分重选的,另一些则至少是部分矛盾的

为了理清楚这些不同的理解,列举80年代赋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一些不同含义,不无裨益

历史名称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严格地讲,只是个历史名称

按此理解,奥地利学派只存在至30年代早期,以后,部分被微观经济学主流所吸收,部分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所取代

在很大程度上,今日的奥地利经济学家也持有这种观点

当今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和其他学者)完全了解早期奥地利学派,并引以自豪

晚近在奥地利举行的几次纪念大会和一些论著(希克斯和韦伯(Weber),1973年;莱塞(Leser),1986年)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整个专业经济学家群体的一份子

曾由门格尔、维塞尔和迈耶担任过的教授职位,现由埃里克·施特赖斯勒继承,他著作等身,学识渊博,深受奥地利学派传统的影响,其论著涉及了奥地利学派的众多方面及其代表人物(施特赖斯勒,1969年、1972年、1973年、1986年)

定语对有些经济学家来说,“奥地利学派”是个定语,用来表达再度出现的对庞巴维克资本与利息学说的兴趣

这种复兴特别强调生产的时间尺度和生产率的迂回性

曾为此著书立说的学者有希克斯(1973年)伯恩霍尔茨(Bernholz,1971年、1973年)、费伯(Faber,1979年〕和奥洛塞尔(Orosel,1981年)

这一派观点认为,“奥地利学派”一词与一般的门格尔主观主义传统不相干(如前述,该传统对庞巴维克的理论有所保留)

自由思想对于其他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来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其说是一种独特的方法论或特殊的经济学,倒不如说是政治和社会学说中的自由思想

这类观察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意味着崇尚自由市场

马克卢普(1982年)注意到(并部分赞同)对“奥地利学派”作如是观

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米塞斯论著的影响

米塞斯以鼓吹市场起因说而出名,同时他是无可争辩的奥地利学派学者

因此,他支持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的强硬政策主张,很自然地被认为是现代奥地利学派的核心思想

米塞斯在美国的主要追随者默里·N·罗斯巴德(Murray N.Rothbard)的论著加强了这一看法,他也竭力主张和鼓吹自由主义

但是,另一些观察者会对如此定性奥地利学派提出疑问

虽然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奥地利学派的早期论著被认为是与马克思学派思想尖锐对立的,但总的来说该学派保持一种超政治的姿态

在该学派的奠基人中,维塞尔事实上明确赞同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干预主义的结论(维塞尔,1914年,第490页)

虽然米塞斯和哈耶克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效率公然提出怀疑,他们也强调他们经济学的无价值(Wertfrei)特点

他们都认为,他们在政策方面的自由市场主张与信奉奥地利学派有联系,但并不是该学派的核心思想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界的许多人来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自1970年前后起,指的是对卡尔·门格尔以及早期奥地利学派思想,尤其是经米塞斯和哈耶克发展的那些思想再度出现的兴趣

这种兴趣主要出现在美国,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著,主要包括默里·N·罗斯巴德(1962年)、伊斯雷尔·何兹纳(IsraelKirzner,1973年)、杰拉尔德·P·奥德里斯科尔(GeraldP.O'Driscoll,1977年、1985年)、马里奥·J·里佐(MarioJ.Rizzo,1985年)以及罗杰·W·加里森(RogerW.Garrison,1978年、1982年、1985年)的著作

这一派的目标是突出奥地利学派关于市场是一种过程的解释与主导现代经济学的均衡理论的不同之处

其结果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一词常常被理解为只有部分是准确的(见怀特(White),1979年,第9页),拒不采用现代数学和经济计量技术

而规范经济学则主要因均衡为方向而广泛采用这些技术

现代奥地利学派中的这批经济学家(有时被称为新奥地利学派),确自认为早期传统的继承者

他们和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一样赞赏市场有秩序的结果,但在理解这种结果实际是怎样取得时,又与新古典主义有分歧

正是由于这批学者的努力,早期奥地利学派的许多著作的原文和译文得到再版,在经济学界内外吸引了大批读者

微观经济学理论另外,还有一种与上述看法稍有关系的含义也被人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联系起来了

这一观点强调经济决策的环境是极不确定的,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拒绝了许多已被接受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路德维格·拉赫曼,(1976年)指出,G·L·沙克尔(G.L.S.Shackle)的论著在这方面是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的)主观主义最为忠实的发展

拉赫曼本人的论著(1973年、1977年、1986年)也顺着这条思想强调了个人选择和市场结果的不确定性

这种思路意味着,对系统理论研究结论所可能具有的重要普遍意义持严重的怀疑

因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这一涵义便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和赞同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研究方法的立场联系了起来

鉴于早期奥地利学派以反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而闻名,可以想象,这种联系被许多观察家(尤其是主张继承奥地利经济学派主要传统的学者)认为是一种讽刺,甚或是荒谬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