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标准互操作性元数据互操作性问题由于不同的领域(甚至同一领域)往往存在多个元数据格式,当在用不同元数据格式描述的资源体系之间进行检索、资源描述和资源利用时,就存在元数据的互操作性问题(Interoperability):多个不同元数据格式的释读、转换和由多个元数据格式描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之间的透明检索
元数据格式映射利用特定转换程序对不同元数据元格式进行转换,称为元数据映射(Metadata Mapping/Crosswalking)
目前已有大量的转换程序存在,供若干流行元数据格式之间的转化,例如Dublin Core与USMARC; Dublin Core与EADDublin Core与GILS; GILS与MARC TEIHeader与MARC FGDC与MARC也可利用一种中介格式对同一格式框架下的多种元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例如UNIverse项目利用GRS格式进行各种MARC格式和其它记录格式的转换
格式映射转换准确、转换效率较高
不过,这种方法在面对多种元数据格式并存的开放式环境中的应用效率明显受到限制
标准描述框架解决元数据互操作性的另一种思路是建立一个标准的资源描述框架,用这个框架来描述所有元数据格式,那么只要一个系统能够解析这个标准描述框架,就能解读相应的Metadata格式. 实际上,XML和RDF从不同角度起着类似的作用
XML通过其标准的DTD定义方式,允许所有能够解读XML语句的系统辨识用XML_DTD定义的Metadata格式,从而解决对不同格式的释读问题
RDF定义了由Resources、Properties和Statements等三种对象组成的基本模型,其中Resources和Properties关系类似于E-R模型,而Statements则对该关系进行具体描述
RDF通过这个抽象的数据模型为定义和使用元数据建立一个框架,元数据元素可看成其描述的资源的属性
进一步地,RDF定义了标准Schema,规定了声明资源类型、声明相关属性及其语义的机制,以及定义属性与其它资源间关系的方法
另外,RDF还规定了利用XML Namespace方法调用已有定义规范的机制,数字对象方式建立包含元数据及其转换机制的数字对象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解决元数据互操作性问题
Cornell/FEDORA项目提出由内核(Structural Kernel)和功能传播层(Disseminator Layer)组成的复合数字对象
内核里,可以容纳以比特流形式存在的文献内容、描述该文献的元数据、以及对这个文献及元数据进行存取控制的有关数据
功能传播层,主功能传播器(PrimitiveDisseminator)支持有关解构内核数据类型和对内核数据读取的服务功能,还可有内容类型传播器(Content-Type Disseminators),它们可内嵌元数据格式转换机制
例如,在一个数字对象的内核中存有MARC格式的元数据,在功能传播层装载有请求Dublin Core格式及其转换服务的内容类型传播器
当数字对象使用者要求读取以Dublin Core表示的元数据时,相应的内容类型传播器将通过网络请求存储有Dublin Core及其转换服务程序的数字对象,然后将被请求数字对象中的MARC形式元数据转换为Dublin Core形式,在输出给用户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