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特点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特点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

2012年5月30日,中石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宝钢集团签署了《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中石油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为国内首创,有利于引导和带动民间资本向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截至2012年10月,西气东输三线合资各方已开展了合资合同和章程谈判,进行了运营合同、建设合同和运输合同的商务谈判,基本达成一致,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首次在新建长输天然气管道上大规模应用国产化电驱、燃驱压缩机组和大口径干线截断球阀

为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对中国长输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的垄断,支持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统一组织下,中国石油精心部署,将在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中大规模推广应用国产20兆瓦级电驱、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和48英寸900磅级大口径干线截断球阀

首次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管道建设水平,在西气东输三线开展600公里机械喷涂液体聚氨酯补口和400公里中频加热辅助热收缩带安装工业规模应用,50公里BK-1型机械化补口工作站试验

与传统手工烘烤热收缩套补口技术相比,新技术将有效保证补口防腐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填补了我国管道建设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站场合建节省资源和费用

西气东输三线近20座站场均与西气东输二线已建站场合建,可节省建设投资、减少占地,并实现西气东输三线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的联合运行、管理和维护,节省运行费用,实现节能降耗,且与已有管道构成输气主干管网,提高了供气的可靠性

乌鲁木齐市全面气化

作为第一个受惠于西气东输二线的城市,自2009年年底开始用上中亚天然气以来,乌鲁木齐市开始实施“蓝天工程”,对燃煤锅炉和蒸汽锅炉实施天然气改造,覆盖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并带动了汽车“油改气”市场的繁荣,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

截至2012年10月,乌鲁木齐市90%的城市天然气供应来自西二线,100%的居民用上了西二线天然气,日供气量为533万立方米

2012年,乌鲁木齐市拆了156个烧煤锅炉,改造了286个燃气锅炉,供暖全部用上了天然气

整座城市将因此而少排放二氧化碳80万吨,二氧化硫40万吨,可吸入颗粒300万吨

按照计划,2012年年底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段将建成投产,充足的天然气将确保乌鲁木齐市成为中国首个全面气化的省会城市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