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历史阶段

菜篮子工程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说:菜篮子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

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

建立了2000多个集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为主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食品数量得到饱和,但质量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用量过多

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

同时,大力实施“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三化政策

“设施化”就是大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

“多产化”就是种植多种新品种蔬菜

“规模化”就是大批量地种植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

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

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

预示着菜篮子工程全面向质量层面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

在这10年里,农业部认为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2010年初中央1号文件开始,中央1号文件着重提出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

体制就是管理;机制就是公司加农户或是合作社加农户

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提高技术进步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