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构造

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构造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的一级构造单元为华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及华北陆块,三级构造单元由北向南依次为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岩型被动陆缘、阴山隆起及鄂尔多斯坳陷

 本区基底岩系由太古界兴和岩群、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岩群,下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和变质深成体构成

盖层由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岩浆岩构成

由此形成了上下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及构造特征截然不同的两大构造层

 基底构造根据片麻理和与片麻理大致平行的几条韧性剪切带以及变质岩中的夹层产状判断,乌拉山岩群为一向北倒转的同斜构造;同时考虑其岩石组合特征及层序关系,乌拉山岩群为一复向斜构造

色尔腾山岩群、宝音图岩群构造形态复杂,以紧密线形和平卧同斜倒转的褶皱为其主要形态

断裂构造在色尔腾山群中比较明显,尤其是韧性剪切带极为发育

 盖层构造中、上元古界的构造变形可分为四期:早期为层内褶皱,是渣尔泰山群、白云鄂博群在沉积早期,盆地急剧变陡,处于塑性状态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了缓慢滑动变形所致;第二期变形表现为小型的同斜和平卧褶皱,可能是早期构造变形形成的规模较小的背斜、向斜构造,褶皱枢纽通常与后期大型褶皱轴向一致;第三期构造变形是本区最强烈的一次变形,形成了近东西向的复式背向斜

这次变形改造和置换了前两次构造,使早期褶皱更加紧密,形成了同斜倒转褶皱,一些小型褶皱翼部被压扁、拉长甚至拉断,形成一些无根钩状褶皱

小型紧密褶皱轴面与大型复背斜翼部产状一致,在构造转折端形成窗棂构造、杆状构造等

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由东西向挤压而造成的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褶皱,本期褶皱叠加在早期近东西向褶皱之上

古生代构造在本区不明显

早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为寒武系和奥陶系,以单斜或断块为主,晚古生代石炭系发育尖棱状褶皱

下二叠统大红山组以火山岩为主,褶皱和断裂都很发育

中新生代构造在本区比较发育

中生代末期,区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南北向水平挤压运动,导致大规模推覆构造的形成

一些古老的变质岩系推覆于新地层之上,如狼山群推覆于二叠系大红山组之上,色尔腾山群推覆于渣尔泰山群之上

新生代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

差异性升降运动导致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山脉的隆升

分布于狼山山前的河套断陷盆地使部分狼山群被新生代沉积物掩盖

山脉的隆升,又使狼山群部分被剥蚀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