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信息化问题⑴信息化经营意识淡薄据2000年对52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有26%的企业还没有自己的互联网主页,在74%开通主页的企业中多数对网络的维护不及时,有70%的企业反映对信息化的投入不足 ,而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
⑵企业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企业内信息管理不规范,企业间缺乏信息联动机制
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报表的数据格式不符合标准,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落后,信息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较低
加之高层管理者更迭频繁,信息化政策连续性较差
在企业间,尚无信息化行业标准,信息在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流动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
⑶信息化建设投资少、成本高在我国,由于企业间资金拖欠严重,企业普遍有资金短缺的问题,缺乏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配套运转,导致大部分企业对发展信息化不积极
另外,高性能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供给能力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较高
⑷电子商务体系不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物流环节上还远未达到物流现代化的要求,物流技术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停留在对安全、认证、法律等是否成熟可靠的讨论探索阶段,实际应用很少,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仅为美国的0.23%,“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⑸信息化人才不足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产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增长速度看,对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增长拉动最小的是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仅为13.43;最大的是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它们的指数分别为65.89和53.78
⑹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目前,我国产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尚待出台,这影响到企业对引进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与管理,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手段
毫无疑问,中国在产业信息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与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巨大,“数字鸿沟”有加深迹象,中国产业信息化程度仍然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