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心理学发展历程创建时期这一时期除以霍尔为代表的克拉克派之外,还有艾姆斯,勒巴和普拉特等人的一批研究成果问世
如勒巴的《对宗教的心理学研究》、普拉特的《宗教意识》,还有神学家奥托的《论神圣》等
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宗教心理学发展的古典时期,影响最大的是詹姆斯的《宗教经验之种种》
深层潜意识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一方面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较深,一度除皮亚杰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宗教意识外,其他宗教意识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另一方面,自1909年弗洛伊德和荣格访问美国后,宗教心理学研究又深受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学的影响,开始向无意识领域发展
这期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种幻想的未来》、《摩西与一神教》等著作,集中反映了精神分析对宗教、上帝、宗教戒律、宗教仪式和神话等的分析解释
荣格的《宗教心理学》和弗罗姆的《基督教义的心理分析》,则分别代表了分析心理学和新精神分析对传统精神分析宗教理论的修正,以及潜意识研究方面的成果
战后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
在这一时期,个体宗教意识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奥尔波特倾向于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探讨个体宗教心理,他的《个体及其宗教》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
此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同一性,特别是宗教同一性问题作了深入研究
他的《青年路德》一书对宗教人格的研究颇具深意
宗教同一性研究与宗教意识经验的研究密切相关
其中,神人合一的宗教神秘经验已成为当代宗教经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宗教同一性和宗教经验的实质这两个问题已成为当代国际宗教心理学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关注和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宗教神学家对宗教心理的关注和探索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
德籍美国基督教新神学家蒂利希和德国宗教哲学家布伯等人,都关心社会和心理学的关系
布伯在他的《我和你》一书中,主张神是人的永恒对话者,强调通过祈祷来与神结合
蒂利希则试图以现代神学、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来综合清理传统的基督教
他的著作《信仰的动力》着重于人性和动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的社会意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