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不同看法现在已经进入了人格的时代,可是人格心理学家McClelland却说:“人格研究远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而只是众多分散工作的总称;每个人似乎更醉心于提出一个新途径”
这篇文章适合有心理学基础的朋友阅读
Psytopic成员Microwind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提出关于人格的研究,和人格心理学本身的学科建设,不一定要纠缠在一起
Psytopic的问题是:百家争鸣与大一统,哪种更利于学科的发展,他们之间是对立关系吗?定义古今中外对于“人格”一词的定义众说纷纭,而对“人格心理学”,却有一个保守而似乎统一的定义:“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这个解释看起来毫无新意
因为把“人格”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名词,比如“审美”、比如“影视”,都是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学科”的定义方式
定义的乏力似乎在预示着一些什么
果不其然,连教材都承认“由于人格心理现象本身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使得人格心理学几乎与任何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都有重叠”、“人格心理学没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人格心理学的特色在哪呢?“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只是涉及到人格现象,而只有人格心理学才是对人格的全面系统与深入的探讨
”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对于人格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做了比较全面的概括
教材更是辛苦地以“原欲”、“文化”、“特质”、“学习”、“人本”、“认知”和“人格”的关系为各章标题,力图在概括的时候还显出一些创新
但,全面不等于系统,罗列出来一堆理论或者范型也并非系统,即使用再新颖再有创意的标题
系统是什么?新华字典中给出的定义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我所查到的其他一些定义如下:“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达到同一目的的有机整体”
其实虽然定义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核心:相互联系,有内在关系、内在逻辑的整体
很遗憾的是,似乎“原欲”与“文化”,“学习”与“人本”等等各个要素、各个理论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多,起码并不清晰
相互之间更多只是罗列,看不出太多的关连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