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章 预算编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章 预算编制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应当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的通知

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草案

第三十二条 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

各级政府依据法定权限作出决定或者制定行政措施,凡涉及增加或者减少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应当在预算批准前提出并在预算草案中作出相应安排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

前款所称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

第三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第三十四条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举借债务应当控制适当的规模,保持合理的结构

对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举借的债务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的规模不得超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限额

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对中央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

第三十五条 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

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除前款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第三十六条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

第三十七条 各级预算支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

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

第三十八条 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

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

第三十九条 中央预算和有关地方预算中应当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建设事业

第四十条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第四十一条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第四十二条 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