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质课把学生教活

数学优质课把学生教活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资料

案例:《教育,别把学生越教越笨》有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它难倒了许多人,这个问题最通俗却又最发人深省,这就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所讲述的一个问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在法国,有64%的学生得出答案:75-32=43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而学生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一位美国教育家因此评论说,这就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典型事例

而在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测验,竟有超过90%的学生得出这个答案,甚至在某重点中学的高三,仍然有学生得出43岁的答案

由此,张教授在论坛上大力呼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他强调:“创造应该从问题开始”

李政道曾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做“学问”,你们为什么老是做“学答”?意思是现在的学校,成天要学生回答试卷里的题目,即“做学答”,然而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

“别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呼吁赢得一片赞同的声音,一位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教授则进一步扩展了张教授的发言

这位阿其姆博尔特教授认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师

他说:“要培养人才首先要培养教师,教师应该不断进修,学校管理也要不断改进,在课堂上,老师所扮演的角色要变,他在课堂上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信息传播者

” 美国教授还激动地回忆起他心目中最优秀的一位老师,他说:“ 那是一位英语老师,他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他鼓励我发展个性,告诉我要敢于接受挑战,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他引导我打开文学大门,让我领略各种伟大的思想,他就是一位最优秀、让人感到幸福的老师

”张教授和阿其姆博尔特教授的话语,能否使我们的老师受到启发,从而成为“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老师”,然后把学生越教越聪明呢?教学是给予,更应是期待教学是给予,把规律性的东西直接给学生,这是没有疑问的,学生直接接收教师传授的前人的经验这个不错

但新课改只是停留在教给的层面上,就显得单调了,就显得档次低,与新课标提倡的不合拍

新课改提倡的教学不单单是给予,而应是在给予学生的同时要尝试运用激发、期待等方式,唤起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亲手探究探究,亲自尝试尝试

一次学年末考试,由于出题者的失误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试卷上出现了一道用72÷4的除法算式,这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

考场外任课教师焦急万分,叫苦不迭

然而,在阅卷中,教师发现针对此题,学生的思路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学生从4×10算起,一步一步地算4×10=40,4×11=44……4×17=68,4×18=72,得出72÷4的答案为18;有的学生画出72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平均分成4份,得出结果为18;有的用4×9=36,72—36=36,36÷4=9,9+9=18,即先分给每个小组9个,剩下的再分给每个小组9个,合起来每个小组共分得9+9=18个;有的学生用72÷4=9……36,36÷4=9,9×2=18,思路跟上面相类似;有的学生用72÷4=10……32,32÷4=8,10+8=18,即每小组先分10个,剩下32个再每组分8个,这样两次共分得18个

命题的失误,给了学生一个难得的尝试机会,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反照出教师教学的束手束脚的弊端,确实令人深思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期待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智慧,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主体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教师低估了学生的潜在能力,觉得这个太难那个太复杂,学生自己肯定做不来,因而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被这种“好心”给抹杀了

尝试给学生探究的机会,给学生一些期待,通过较多的途径,让其尝试,撞击成功,铸就成功

就算学生不一定能做到我们所预期的那么好,但让他们试试又何妨?说不定会再现案例中我们想象不到的一些意外与惊喜呢

教学是传授,更应是放飞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来传授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这个不能因为落实新课标而作简单的否定

但仅仅停留传授上,教学就会枯燥、单调,而失去艺术魅力,使学生由人变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

在美国,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

他高兴地告诉妈妈老师教他们字母了

妈妈说: “都教了什么呀?”孩子说:“老师教了字母‘O’,老师说‘O’就是‘0’

”就这一句话却引来了一场官司

孩子的母亲控告幼儿园,说他们的做法限制了孩子的想象

那位母亲说:“在我孩子的眼中,‘O’可能是一个太阳,是一个苹果,是一个茶杯,是一个圆盘等等

可是老师说了‘O’就是‘0’,我的孩子就不会再有别的想象

孩子失去了想象是多么可怕,这对他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盛怒之下,这位母亲重金聘请律师打官司

律师控诉说:“幼儿园告诉孩子‘O’就是‘0’,这就是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就好比把孩子想象的翅膀剪断了,孩子没有想象空间,无法想象

这,就是对孩子的犯罪

”最后,法院支持了那位母亲的意见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199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希尔去年11月10日在同济大学演讲台上,忠告中国学生:“除了学习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留点时间去梦想

”他认为把太多信息塞入大脑,会让学生没有时间放松,没有时间发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坦言,他从不记书上查得到的东西

他是要为脑袋腾出足够多的空间来,好让他横生妙思、自由飞翔

想象的天空星光灿烂

而要看到这星光灿烂的情形,还必须让孩子要有一双腾飞的翅膀

新课改,就是要想方设法放飞孩子,鼓励孩子能飞起来,让他们自由翱翔,我们教师再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只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不能简化成一个只会组织考试、阅卷的机械工具

我们要多吸收新鲜的东西,勤琢磨,敢创新,做学生心灵的朋友,乐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

要像荷尔德林说的那样,带领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要像法国帕斯卡说的那样,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还应该像陈寅恪说的那样,努力锻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给梦想多留点时间与空间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涵养精神的沃土,翔舞想象的天空,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

教学是解读,更应是点燃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解读是必要的,但只停留在喋喋不休的解读上,那是远远不够的

要尝试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曾听说,美国教育代表团到内地听一堂优秀教师的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学生均给予满意的答复

该讲的都讲到了,没有什么疏漏,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当完美

课后,执教老师、陪同的领导都感觉良好:给中国人争了面子

当征询美国教育同行的意见时,他们说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既然学生已经全部都会了、懂了,教师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换句不客气的话说,这堂课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促进学生发展,没有让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课堂上也没有学生生成的东西,这不过是一次师生同台的表演,表演了中国课堂教学的过程,表演了中国公开课的做秀成分

上海师范大学与美国一所大学举行暑假大学生文学阅读交流活动,在对同一篇非本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接受中,我国学生的读后感写得居然几乎千篇一律,而美国学生的阅读感却各不相同,甚至千奇百怪、别出心裁,其中不乏独到与精辟的见解也是自然的了

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过于强调规范、标准,在整齐划一中消弭了教学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追求共性中扼杀了教师的教学特点,在强调同一标准时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确实,时到如今,光讲解难以完全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还应创设一个释放学生心灵的场景,让学生在思维的交锋中,情感的碰撞里,实现真正的知识建构

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辨,结论让他们去得

教师要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在课堂中和学生一同成长

让学生亲历领悟和体验,因为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

新的课堂教学更应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并进与发展,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与超越

教学是说教,更应是呵护教师们都把竭尽所能的做到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指点,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成天干巴巴的说教与严格要求中,我们有时会适得其反

如若我们尝试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痛苦和烦恼,给些呵护,会比说教更具有教育性

在《人生的偶然》中讲了这样一个精彩故事:她十六岁时,很平常,学习下等,常和一些社会上打工的女孩混在一起

那时她初二,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一次期中考试前,她得知另一所学校已经考过,于是得到了一张试卷

她几乎把它背了下来,如果按她的真实水平,只能考30多分吧,但那次她考了全班第一

让她没想到的事还在后边,所有人都怀疑她作弊了,但就是作弊也不可能考98分啊,只有老师表扬并鼓励了她,说她进步很快,以后肯定还会考出更好的成绩

那一刻,她差点流泪了,她没想到老师相信她,况且同学们对她的羡慕让她体会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喜悦和兴奋,原来,学习好了可以如此自豪!从那以后,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为了对得起老师那句话,她发了疯一样开始学习,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久,她的学习成绩果然跃居全班第一

一年后,她考上重点高中

三年以后,她考上了北大

几年之后,她去美国留学了

十几年后她回母校作报告,说了自己的故事

当时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师对她说了真相:“孩子,当时我就知道你是作弊了,因为以你的能力不可能考98分

但我想,也许你能从此发愤,所以我给了你鼓励和信任

”那一刻,她的泪水流了下来,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那个最明白她的人,没有把她当贼一样揪出来,而是给了她鼓励,让她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笔者真从心底里佩服这位老师,竟用如此的谎言编织了一个教育的意外精彩

只要我们心中蓄满爱,悉心呵护学生的自尊,我们也会上演出教学精彩的乐章,也许一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能从此改变学生的整个人生

生命需要呵护,呵护孕育着创造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应是盛知识的口袋,不应是考取分数的工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更需要具体地理解与信任、宽容与呵护

记得一位名家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从心灵里呵护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情趣,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总之,新课改的教学不是传统教学的翻版,也不可能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基础上全新套路,而是在遵循教学规律上的新旧教法的融合与提炼,是带着深深个性烙印的重组与整合

不是一个统一的、现成的套路,而是因人而异,别具一格的

它又是动态发展的,在不断探索的流程中诞生,在不断的矫正中充实,在不断的充实中发展着的,教学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样,真正的教学永远是多姿多样,异彩纷呈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