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温差能海洋温差能海洋温差能的利用主要是温差发电
早在1881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松瓦尔(J.D′Arsonval)就提出了海洋温差发电的设想
直到1929年才由法国工程师克劳德(G.Claude)建立起试验装置,证实了海洋温差发电的可能性
但是当时限于技术、材料和资金等诸多问题,未能真正建造海洋温差发电站
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到1979年,世界出现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能源部不惜重金在太平洋中心海洋温差条件最佳的夏威夷着手进行海洋热能转换,由夏威夷自然能源实验室负责,利用一艘268吨的海军驳船安装海洋温差发电试验台
采用液氨为工质,以闭式朗肯循环方式,完成了中间介质法的海洋温差发电,设计功率50千瓦,实际发电53.6千瓦,减去水泵等自耗电35.1千瓦,净输出功率18.5千瓦,占总功率的34%
当时表面海水温度28℃,海深663米的冷水温度为7℃
为此,美国政府决定继续向万千瓦级海洋温差发电努力
美国的试验结果,引起了日本、英国、法国、瑞典、荷兰等国的兴趣
1981年,日本东京电力事业公司在南太平洋的瑙鲁岛也建起了一座100千瓦的海洋温差发电装置
接着1990年又在鹿儿岛建起了一座兆瓦级的同类电站
日本这两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都是岸式电站,鹿儿岛取用370米深处的海水为15℃,因此,再利用柴油发电的余热将表面海水加温到40℃,使温差达到25℃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